时郡县田禄,芒种为断,此前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前人。此后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后人。始以元嘉末改此科,计月分禄。长之去武昌郡,代人未至,以芒种前一日解印绶。初发京师,亲故或以器物赠别,得便缄录,后归,悉以还之。在中书省直,夜往邻省,误着履出阁,依事自列门下。门下以暗夜人不知,不受列。长之固遣送之,曰“一生不侮暗室”前后所莅官,皆有风政,为后人所思。宋世言善治者,咸称之。子师门,原乡令。

江秉之,字玄叔,济阳考城人也。祖逌,晋太常。父纂,给事中。秉之少孤,弟妹七人,并皆幼稚,抚育姻娶,罄其心力。初为刘穆之丹阳前军府参军。高祖督徐州,转主簿,仍为世子中军参军。宋受禅,随例为员外散骑侍郎,补太子詹事丞。少帝即位,入为尚书都官郎,出为永世、乌程令,以善政著名东土。征建康令,为治严察,京邑肃然。殷景仁为领军,请为司马。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宋世唯顾觊之亦以省务著绩,其余虽复刑政修理,而未能简事。以在县有能,迁补新安太守。

诗句:芒种为断,此前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前人。此后去官者,则一年秩禄皆入后人。

译文:

芒种时节是官员任期结束的时间,之前离开的官员,一年的俸禄都归前人;之后离开的官员,一年的俸禄都归后任。

注释:

  1. 芒种时节: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四个节气,通常在农历六月初五或六月初七。
  2. 为断:表示任期结束。
  3. 去官者:离开官职的人。
  4. 一年秩禄:一年的俸禄。
  5. 前人后人:前后任官员。
  6. 依事自列门下:按照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自己的去职原因。
  7. 暗室不侮:在黑暗的环境中不会做出违背自己原则的事。
  8. 风政:好的政令。
  9. 善治:治理得好。
  10. 少帝即位:宋文帝刘义隆即位为皇帝,即少帝刘义隆。
  11. 尚书都官郎:官职名,负责管理尚书部门的事务。
  12. 征建康令:被征召到建康担任地方长官。
  13. 严察:严格地管理。
  14. 殷景仁:南朝宋时期的大臣,曾任领军将军。
  15. 司马:官职名,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
  16. 山阴令:官职名,曾任山阳县(今浙江省绍兴市)的县令。
  17. 奉师之费:供养老师的费用。
  18. 播兹宽简:传播宽容和简约的作风。
  19. 绌华屏欲:抑制奢华的欲望。
  20. 奉师之费:供养老师的费用。
  21. 奉师之费曰耗千金:供养老师的花费每天达千金。
  22. 播兹宽简:传播宽容和简约的作风。
  23. 虽所未暇,而绌华屏欲,以俭抑身,左右无幸谒之私,闺房无文绮之饰,故能戎车岁驾,邦甸不扰。虽然没有时间顾及奢华,但是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以节俭来约束自己,身边没有侥幸求见的人,家中也没有华丽的装饰,因此能够每年平安出行,国家边疆也不会有骚扰。
    赏析:

《宋书》中的《良吏列传第五十二》记录了一位名叫江秉之的官员的经历。江秉之,字玄叔,济阳考城人也。他的祖辈中有一位叫江逌,是晋朝太常;他的父亲是江纂,曾任给事中。尽管江秉之在年少时就失去了双亲,但他却能够承担起养育七个弟妹的责任,并尽力照顾他们的婚嫁事宜。

江秉之年轻时加入了刘穆之的丹阳前军府参军。在高祖督徐州期间,他被转任为主簿,后来又被任命为世子中军参军。当宋朝接受禅让成为新朝代后,他就按照规定成为了一名员外散骑侍郎,并被任命为太子詹事丞。尽管他后来被任命到永世、乌程等地任职,但由于他以严格的法律和公正的态度治理政务,这些地方都出现了良好的风气和秩序。

在江秉之的治理下,东土地区的民众得到了很好的治理,他的名声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此外,他在山阴县的任期内也展现了其卓越的行政才能和政治智慧,使得那里的民众得以安居乐业。然而,尽管他有着丰富的政绩,但他的治理手段依然保持了一种简约的风格,没有过分追求奢华和繁复的程序。

江秉之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一个优秀的官员都需要具备高尚的品质和扎实的工作能力。他们需要用心去理解和关爱人民的生活,用公正和廉洁的态度去行使自己的权力,这样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他们也需要在复杂的官场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韧的意志,以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