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有北地傅僧祐、颍川陈珉、高平张祐,并以吏才见知。僧祐事在《臧焘传》。珉为吴令,善发奸伏,境内以为神明。祐祖父湛,晋孝武世,以才学为中书侍郎,光禄勋。祐历临安、武康、钱塘令,并著能名,宋世言长吏者,以三人为首。元嘉中,高平太守潘词,有清节。子亮为昌虑令,亦著廉名,大明中,为徐州刺史刘道隆所表。世祖世,吴郡陆法真历官有清节,尝为刘秀之安北录事参军。泰山羊希与安北谘议参军孙诜书曰“足下同僚似有陆录事者,此生东南名地,又张玄外孙,持身至清,雅有志节。年高官下,秉操不衰,计当日夕相与申意”太宗初,为南海太守,卒官。
太宗世,琅邪王悦,亦莅官清正见知。悦字少明,晋右将军羲之曾孙也。父靖之,官至司徒左长史。靖之为刘穆之所厚,就穆之求侍中,如此非一。穆之曰“卿若不求,久自得也”遂不果。悦泰始中,为黄门郎,御史中丞。上以其廉介,赐良田五顷。迁尚书吏部郎,侍中,在门下,尽其心力。五年,卒官,追赠太常。初,悦为侍中,检校御府、太官、太医诸署,得奸巧甚多。及悦死,众咸谓诸署詋诅之,上乃收典掌者十余人,桎梏云送淮阴,密令渡瓜步江,投之中流。
”`
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高祖起自匹庶,知民事艰难,及登庸作宰,留心吏职,而王略外举,未遑内务。奉师之费,日耗千金,播兹宽简,虽所未暇,而绌华屏欲,以俭抑身,左右无幸谒之私,闺房无文绮之饰,故能戎车岁驾,邦甸不忧。
译文:
宋书卷九十二 列传第五十二 良吏
高祖从平民出身,深知治理国家和处理民事的艰难,当他登上高位担任宰相时,他十分注意官吏的职责,但因事务繁忙而无法亲自处理所有的事情。他每天花费大量的金钱来奉养老师,因此生活节俭朴素。他虽然没有闲暇时间去关注宫廷内的琐事,但却能够严格要求下属,使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他的家庭也非常简单朴素,没有华丽的装饰,所以他能够轻松地处理政务,使整个国家都得到了很好的治理。
注释:
- 高祖:指宋国的开国皇帝刘裕(字寄奴)。
- 起自匹庶:出身平凡。
- 知民事艰难:了解民间疾苦,知道治理国家的艰难。
- 王略:王权的统治。
- 内务:皇宫中的事务。
- 奉师之费:供养老师的费用。
- 日耗千金:每天花费大量金钱。
- 播兹宽简:传播这种宽容简朴的品质。
- 黜华屏欲:抑制奢侈的欲望。
- 以俭抑身:通过节俭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 左右无幸谒之私:身边的官员中没有人敢私下向他表示亲近或请求特殊照顾。
- 闺房:指家中的女性居住的地方。
- 文绮之饰:华丽精美的服饰。
赏析:
《宋书·卷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二·良吏》是关于宋朝时期几位著名清官的故事集,这些清官们不仅在政务上表现出色,更以其高尚的品德赢得了人民的尊敬。本文选取了其中的三位人物:傅僧祐、陈珉、张祐,以及他们各自的故事作为引子,展示了宋朝时期官场上的清廉风气和官员们的高尚情操。通过对这些故事的描述,作者表达了对于清廉政治的推崇以及对优秀官员的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