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臣曰:夫善政之于民,犹良工之于埴也,用功寡而成器多。汉世户口殷盛,刑务简阔,郡县治民,无所横扰,劝赏威刑,事多专断,尺一诏书,希经邦邑,龚、黄之化,易以有成。降及晚代,情伪繁起,民减昔时,务多前世,立绩垂风,艰易百倍。若以上古之化,治此世之民,今吏之良,抚前代之俗,则武城弦歌,将有未暇。淮阳卧治,如或可勉。未必今才陋古,盖化有淳薄也。
【注释】
良政:良好的政治。
用功寡:工作少,指政务简省。
成器多:成就大。
汉世:指汉朝时期。
殷盛:繁荣兴旺。
刑务简阔:刑法宽和,政事不苛。
郡县治民:治理百姓的官员是郡守和县令。
劝赏威刑:奖赏、惩罚并施。
事多专断:处理事务时专断独行。
尺一诏书:皇帝的诏令,即皇帝的圣旨。
龚遂:西汉时期的名臣,字少卿,南阳湖阳人。曾任渤海太守,在任内实行轻徭薄赋政策,使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生产发展很快。因政绩显著,汉武帝提拔他为丞相,封平通侯。后人将他与循吏张敞并列。
黄霸:西汉宣帝时的名臣,字次公,琅琊临沂人。曾任颍川太守、冀州刺史,治理地方有方,深受民众爱戴。曾推行屯田制以解决军粮问题,还改革盐铁官营制度,增加国家收入;又提倡水利建设,兴修灌溉工程。因政绩显著,拜御史大夫,封西平侯。
降及晚代:到了东汉以后。
情伪繁起:奸诈虚伪的事层出不穷。
民减昔时:百姓比过去少了。
武城弦歌:指汉代的武城县。武城在今山东惠民县境。这里比喻太平盛世,人民安居乐业。
淮阳卧治:指汉代的淮阳县。淮阳县在今河南项城市西南。这里是说治理得法,百姓得到休息。
卧治:指治理得宜,百姓得到休息。
将有未暇:还有时间去干其它事情。
未必今才陋古:不一定今天的才能就比古代差。
未必,表示否定,不是如此的意思;劣,差的意思;陋,粗劣、浅薄的意思;古,指古代的人或事物。
化有淳薄也:教化的好坏有深浅之分。
【赏析】
此诗首句点明主旨,指出善政如同良匠之治陶坯,少费工而多见成品;次句进一步阐明,汉世户口众多,刑法简约宽松,郡县官吏能治理好百姓,没有横暴扰害百姓的行为,而且奖励有功,惩处有罪,办事大多独断专行,皇帝的圣旨很少经过州县层层上报朝廷,因此龚遂、黄霸等人能很容易地取得成效,治理好百姓。以下四句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到晚朝以来,奸诈虚假的事情越来越多,老百姓的生活比过去少了许多,治理的方法也比过去繁琐得多,要想像龚遂、黄霸那样治理好老百姓已很难了;但如能借鉴他们以前的治国方法,仍然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最后两句说,现在虽然人才不如古人,但教化还是有好有坏,好坏程度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