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命为太尉行参军,琅邪王司马属,并不就。宋国初建,令曰“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太祖元嘉二年,诏曰“新除通直散骑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并志托丘园,自求衡荜,恬静之操,久而不渝。颙可国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骑侍郎”东宫初建,又征太子中庶子。十五年,征散骑常侍,并不就。

衡阳王义季镇京口,长史张邵与颙姻通,迎来止黄鹄山。山北有竹林精舍,林涧甚美。颙憩于此涧,义季亟从之游,颙服其野服,不改常度。为义季鼓琴,并新声变曲,其三调《游弦》、《广陵》、《止息》之流,皆与世异。太祖每欲见之,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曰“吾东巡之日,当晏戴公山也”以其好音,长给正声伎一部。颙合《何尝》、《白鹄》二声,以为一调,号为清旷。自汉世始有佛像,形制未工,逵特善其事,颙亦参焉。宋世子铸丈六铜像于瓦官寺,既成,面恨瘦,工人不能治,乃迎颙看之。颙曰“非面瘦,乃臂胛肥耳”既错减臂胛,瘦患即除,无不叹服焉。

诗句:

宋书 · 卷九十三 · 列传第五十三 · 隐逸    
高祖命为太尉行参军,琅邪王司马属,并不就。    
宋国初建,令曰“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秉操幽遁,守志不渝,宜加旌引,以弘止退。”并可散骑侍郎,在通直不起。    
太祖元嘉二年,诏曰“新除通直散骑侍郎戴颙、太子舍人宗炳,并志托丘园,自求衡荜,恬静之操,久而不渝。颙可国子博士,炳可通直散骑侍郎”    
东宫初建,又征太子中庶子。    
十五年,征散骑常侍,并不就...    

译文:
宋文帝命戴颙担任太尉行参军和琅琊王府司马,但他都没有接受。

宋国刚建立时,发布命令:“前太尉参军戴颙、辟士韦玄,坚持高尚的节操隐居避世,坚守自己的志向不变,应当加以表彰引导,来发扬他们隐居退避的精神。”两人都被授命为散骑侍郎,但都拒绝了这个职位。

宋文帝元嘉二年,下诏说:“刚刚任命的通直散骑侍郎戴颙和太子舍人宗炳,他们志向寄托于山野田园,自己寻找安逸的生活,恬淡的操守,长久没有改变,戴颙可以担任国子博士,宗炳可以担任通直散骑侍郎。”

太子东宫初立时,又征召他为太子中庶子,但他都拒绝了。

关键词注释:

  • 隐逸:指避开社会纷扰而隐居山林的人。
  • 太尉行参军:古代官职名,主管军事。
  • 琅邪王司马属:琅邪王是东晋开国皇帝司马睿的封地,司马属是司马睿手下的官员。
  • 国子博士:古代学官名,教授儒家经典。
  • 通直散骑侍郎:官职名,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
  • 散骑常侍:官职名,负责陪从皇帝出巡。
  • 东宫:指太子的居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戴颙和宗炳的故事,展现了他们坚守高洁志节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戴颙和宗炳都是宋明帝时期的人物,他们在朝为官却不为权力所动,选择隐居避世的生活方式。诗中的“秉操幽遁”形容他们远离尘嚣,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守志不渝”则表明他们坚定信念,不因外界诱惑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这种超脱世俗的态度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这种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赞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