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祖宠姬殷贵妃薨,为之立寺,贵妃子子鸾封新安王,故以新安为寺号。前废帝杀子鸾,乃毁废新安寺,驱斥僧徒,寻又毁中兴、天宝诸寺。太宗定乱,下令曰“先帝建中兴及新安诸寺,所以长世垂范,弘宣盛化。顷遇昏虐,法像残毁,师徒奔迸,甚以矜怀。妙训渊谟,有扶名教。可招集旧僧,普各还本,并使材官,随宜修复”
宋世名僧有道生。道生,彭城人也。父为广戚令。生出家为沙门法大弟子。幼而聪悟,年十五,便能讲经。及长,有异解,立顿悟义,时人推服之。元嘉十一年,卒于庐山。沙门慧琳为之诔。
慧琳者,秦郡秦县人,姓刘氏。少出家,住冶城寺,有才章,兼外内之学,为庐陵王义真所知。尝著《均善论》,其词曰:
{有白学先生,以为中国圣人,经纶百世,其德弘矣,智周万变,天人之理尽矣。道无隐旨,教罔遗筌,聪睿迪哲,何负于殊论哉。有黑学道士陋之,谓不照幽冥之途,弗及来生之化,虽尚虚心,未能虚事,不逮西域之深也。于是白学访其所以不逮云尔。
诗句
- 世祖宠姬殷贵妃薨 - 描述殷贵妃的去世。
- 为之立寺 - 为殷贵妃建立寺庙。
- 贵妃子子鸾封新安王 - 殷贵妃的儿子被封为新安王。
- 故以新安为寺号 - 因为新安王的缘故,新安寺被命名为这个名字。
- 前废帝杀子鸾 - 前废帝杀害了新安王(子鸾)。
- 乃毁废新安寺,驱斥僧徒 - 因前废帝的暴行,新安寺被破坏并驱逐僧人。
- 寻又毁中兴、天宝诸寺 - 不久又毁坏了中兴寺和天宝寺等其他寺院。
- 太宗定乱 - 指宋武帝平定动乱。
- 下令曰“…长世垂范,弘宣盛化” - 颁布了法令,强调要弘扬佛法和佛教文化。
- 妙训渊谟,有扶名教 - 强调通过教诲来维护名教。
- 可招集旧僧,普各还本 - 命令召集过去的僧侣回到原来的住址。
- 并使材官,随宜修复 - 让士兵跟随需要去修复这些寺庙。
译文
世祖宠爱的殷贵妃逝世,为她建立了一座寺庙,她的子孙新安王被封为新安王,因此将新安寺作为其庙宇的名字。前废帝杀掉了新安王(子鸾),于是破坏了新安寺,并驱逐了和尚们。不久又毁掉中兴寺和天宝寺。宋武帝平定叛乱后,发布命令说:“先帝建造中兴寺以及新安寺,是为了让世界长久流传典范,弘扬佛教教义。最近发生了混乱,寺庙残破不堪,军队四散奔逃,对此感到非常惋惜。这些妙训和深谋远虑,有助于维护名教。可以招集过去那些和尚,让他们回归各自的原地,并且让士兵随时根据需要修复这些寺庙。”
注释
- 世祖宠姬殷贵妃薨:描述了殷贵妃的去世,表明了她的尊贵身份。
- 为之立寺:为她建立了寺庙,体现了对她的尊重和纪念。
- 贵妃子子鸾封新安王:说明新安王是殷贵妃的儿子,被封为新安王,显示了家族的荣耀。
- 故以新安为寺号:因为新安王的关系,新安寺被命名为这个名字,具有特殊的意义。
- 前废帝杀子鸾:前废帝杀害了新安王(子鸾),这是一次重要的事件。
- 乃毁废新安寺,驱斥僧徒:前废帝的暴行摧毁了新安寺,并驱逐了和尚们,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荡。
- 寻又毁中兴、天宝诸寺:不久后又毁坏了中兴寺和天宝寺等其他寺院,显示了对佛教的极端态度。
- 太宗定乱:宋武帝平定了动乱,为佛教的保护和维护提供了政治基础。
- 下令曰“…”:宋武帝发布命令,明确了佛教的重要地位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 妙训渊谟:强调通过教育和教诲来维护名教的重要性。
- 可招集旧僧,普各还本:号召旧僧返回各自的原地,体现了对过去的尊重和怀念。
- 并使材官,随宜修复:要求士兵根据需要去修复这些寺庙,体现了对佛教文化遗产的重视和保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殷贵妃逝世、新安寺的建立及后来的破坏过程的描述,展现了佛教在宋国社会中的地位以及社会动荡对佛教的影响。宋武帝的法令体现了他对佛教的推崇和维护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佛教遗产的珍视和保护。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也是对佛教文化传承与保护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