劭入弑之旦,濬在西州,府舍人朱法瑜奔告濬曰“台内叫唤,宫门皆闭,道上传太子反,未测祸变所至”濬阳惊曰“今当奈何”法瑜劝入据石头。濬未得劭信,不知事之济不,骚扰未知所为。将军王庆曰“今宫内有变,未知主上安危,预在臣子。当投袂赴难。凭城自守,非臣节也”濬不听,乃从南门出,径向石头,文武从者千馀人。时南平王铄守石头,兵士亦千馀人。俄而劭遣张超之驰马召濬,濬屏人问状,即戎服乘马而去。朱法瑜固止濬,濬不从。出至中门,王庆又谏曰“太子反逆,天下怨愤。明公但当坚闭城门,坐食积粟,不过三日,凶党自离。公情事如此,今岂宜去”濬曰“皇太子令,敢有复言者斩”既入,见劭,劝杀荀赤松等。劭谓濬曰“潘淑妃遂为乱兵所害”濬曰“此是下情由来所愿”其悖逆乃如此。

诗句

  1. 劭入弑之旦,濬在西州,府舍人朱法瑜奔告濬曰”台内叫唤,宫门皆闭,道上传太子反,未测祸变所至”
  • 译文: 元劭刚登基就杀害了太子刘劭,刘浚当时在西州,其舍人名叫朱法瑜的急忙告诉刘浚“京城里都在喊叫,宫门都关闭了,路上传太子谋反,不知道灾祸会怎样发展”
  1. 濬阳惊曰“今当奈何”
  • 译文: 刘浚非常惊讶,说“现在该怎么办呢?”
  1. 法瑜劝入据石头。
  • 注释: 朱法瑜劝说刘浚进入据守石头城。
  1. 濬未得劭信,不知事之济不,骚扰未知所为。
  • 译文: 刘浚没有拿到元劭的信,不知道事情能否成功,也不清楚应该做什么。
  1. 将军王庆曰“今宫内有变,未知主上安危,预在臣子。当投袂赴难。凭城自守,非臣节也”
  • 译文: 将军王庆说:“现在皇宫里有变乱,不知道皇上是否安全,作为臣子我应当挺身而出去救援,坚守城池,这是臣子的本分。”
  1. 濬不听,乃从南门出,径向石头,文武从者千馀人。
  • 注释: 刘浚没有听从王庆的话,于是从南门出来,直接前往石头城,跟随他的文武官员有一千多人。
  1. 时南平王铄守石头,兵士亦千馀人。
  • 注释: 当时南平王萧铄守着石头城,士兵也有一千多人。
  1. 俄而劭遣张超之驰马召濬,濬屏人问状,即戎服乘马而去。
  • 译文: 不久元劭派遣张超之骑马去召见刘浚,刘浚屏退左右询问情况,然后穿着战袍骑马离开了。
  1. 朱法瑜固止濬,濬不从。
  • 注释: 朱法瑜坚持阻止刘浚,但刘浚不听劝阻。
  1. 出至中门,王庆又谏曰“太子反逆,天下怨愤。明公但当坚闭城门,坐食积粟,不过三日,凶党自离。公情事如此,今岂宜去”
  • 译文: 刘浚到了中门,王庆再次劝说:“太子谋反之行,天下人都感到愤怒。您只要坚决把城门关上,坐着吃存粮,最多三天,那些叛乱的人就会自己离开。您的情义如此,现在难道应该离去吗?”
  1. 濬曰“皇太子令,敢有复言者斩”
  • 注释: 刘浚回答说:“太子的命令已经下达,谁敢再有异议就要斩首。”

赏析

这首诗是宋书·卷九十九记载的内容,记录了元嘉年间的政治事件之一——太子刘劭谋反事件。诗歌通过描绘刘浚的反应和决策过程,展示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担忧以及他面对危机的决断能力。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情节紧凑,通过对话和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情感变化。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斗争的复杂性和残酷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