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劭将败,劝劭入海,辇珍宝缯帛下船,与劭书曰“船故未至,今晚期当于此下物令毕,愿速敕谢赐出船舰。尼已入台,愿与之明日决也。臣犹谓车驾应出此,不尔无以镇物情”人情离散,故行计不果。濬书所云尼,即严道育也。及劭入井,高禽于井中牵出之。劭问禽曰“天子何在”禽曰“至尊近在新亭”将劭至殿前,臧质见之恸哭,劭曰“天地所不覆载,丈人何为见哭”质因辨其逆状,答曰“先朝当见枉废,不能作狱中囚,问计于萧斌,斌见劝如此”又语质曰“可得为启,乞远徙不”质答曰“主上近在航南,自当有处分”缚劭于马上,防送军门。既至牙下,据鞍顾望,太尉江夏王义恭与诸王皆共临视之。义恭诘劭曰“我背逆归顺,有何大罪,顿杀我家十二儿”劭答曰“杀诸弟,此事负阿父”江湛妻庾氏乘车骂之,庞秀之亦加诮让,劭厉声曰“汝辈复何烦尔”先杀其四子,谓南平王铄曰“此何有哉”乃斩劭于牙下。临刑叹曰“不图宗室一至于此”
宋书·卷九十九·列传第五十九 二凶
元凶劭,字休远,为文帝长子,即位后生劭。帝即位后,劭尚未被公开知晓。三年闰正月方云其生。自前代以来,未有皇后生子之事,唯殷帝乙即位后,正妃生纣。劭之妻殷氏赐于廷尉,临死时谓狱丞江恪曰:“汝家骨肉相残害,何以枉杀天下无罪人?”恪曰:“受拜皇后,非罪而何?”殷氏曰:“此权时尔,当以鹦鹉为后也。”
及劭将败,劝劭入海,辇珍宝缯帛下船,与劭书曰“船故未至,今晚期当于此下物令毕,愿速敕谢赐出船舰。尼已入台,愿与之明日决也。臣犹谓车驾应出此,不尔无以镇物情”。人情离散,故行计不果。濬书所云尼,即严道育也。
及劭入井,高禽于井中牵出之。劭问禽曰:“天子何在”禽曰:“至尊近在新亭”将劭至殿前,臧质见之恸哭,劭曰“天地所不覆载,丈人何为见哭”,质因辨其逆状,答曰“先朝当见枉废,不能作狱中囚,问计于萧斌,斌见劝如此”。又语质曰“可得为启,乞远徙不”。质答曰“主上近在航南,自当有处分”。缚劭于马上,防送军门。既至牙下,据鞍顾望,太尉江夏王义恭与诸王皆共临视之。义恭诘劭曰“我背逆归顺,有何大罪,顿杀我家十二儿”。劭答曰“杀诸弟,此事负阿父”。
江湛妻庾氏乘车骂之,庞秀之亦加诮让,劭厉声曰“汝辈复何烦尔”。先杀其四子,谓南平王铄曰“此何有哉”。乃斩劭于牙下。临刑叹曰“不图宗室一至于此”。
译文:宋书·卷九十九·列传第五十九·二凶
元凶劭,字休远,是文帝(刘裕)的长子。文帝即位后,劭尚未被公开得知。三年闰正月才得知他的存在。自前代以来,未有皇后生子的事例,唯殷帝乙即位后,正妃生纣。劭的妻子殷氏被赐于廷尉,临死时对狱丞江恪说:“你们家骨肉相残害,为什么要枉杀天下无罪之人?”恪回答说:“受拜皇后,非罪而何?”殷氏说:“这是暂时的安排,应当以鹦鹉作为皇后。”
劭打算败露时,劝告文帝乘船出海,并携带珍宝和丝帛到船下,给文帝写信道:“船只还没到,今晚的时间就应该在这艘船下结束,希望迅速命令赏赐出船舰。尼已经到达平台,我希望与他明日决断。我还认为陛下应该出来,否则无法稳定人心。”当时人心离散,所以计划没有成功。严道育所说的“尼”,指的就是严道育。
及劭进入井中,高禽从井中拉出他。劭问高禽:“天子在哪里?”高禽回答说:“至尊现在新亭附近。”把劭带到殿前时,臧质见到他痛哭流涕,劭说:“天地所不能覆盖的,您为何要为我而哭泣?”质因而揭露了劭的叛逆行径,回答说:“先朝应该见你被冤枉废黜,不能成为狱中的囚犯,向萧斌询问计策,萧斌见劝如此。”又告诉臧质说:“可为我写一封启奏书,请求远迁。”质回答说:“皇帝现在近在航南,自然会有处置。”将劭缚在马上,押送到军中。到达军营下,坐在马鞍上环顾四周,太尉江夏王义恭与其他王们都一起观看他。义恭质问劭:“我背离反叛归顺,有什么大的罪过,就杀死我家的十二个孩子。”劭回答说:“杀我的兄弟们,这是我辜负父亲。”江湛的妻子庾氏乘车骂他,庞秀之也加以责备,劭大声说:“你们这些人何必再费这个心?”首先杀掉他的四个儿子,对南平王铄说:“这算得了什么?”然后下令斩杀劭于营下。临刑时感叹地说:“没想到宗室会沦落到这种地步。”
注释: 元凶劭字休远,是文帝(刘裕)的长子。 自前代以来,未有皇后生子的事例,唯殷帝乙即位后,正妃生纣。 [③] 劭的妻子殷氏被赐于廷尉,临死时对狱丞江恪说:“你们家骨肉相残害,为什么要枉杀天下无罪之人?” 劭的同谋严道育婢将至,其月二十一日夜,诈上诏云:”鲁秀谋反,汝可平明守阙,率众入”。 劭妻殷氏赐死于廷尉,临死时谓狱丞江恪曰:“汝家骨肉相残害,何以枉杀天下无罪人。”恪曰:“受拜皇后,非罪而何?”殷氏曰:“此权时尔,当以鹦鹉为后也。”
赏析:本文叙述了元凶劭及其同谋严道育、鲁秀等人的罪行和结局。文章开篇介绍了元凶劭的身世背景,接着描述了他谋反而被擒的情景以及他对朝廷官员的态度。最后详述了劭的罪行以及被处死的过程和原因。全文语言简练,情节连贯,通过对话和描述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到事件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