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随张博望,辞帝长杨宫。
独好西山勇,思为北地雄。
十年事河外,雪鬓别关中。
季月边秋重,岩野散寒蓬。
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
全狐君已复,半菽我犹空。
欲因上林雁,一见平陵桐。
【注释】
昔随张博望:昔,以前。张博望,西汉汉武帝时的将军。《汉书·武帝纪》载:“(汉武帝)以博望为将军,击胡。”《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其明年冬,匈奴人雁门,杀略汉数千人。上乃以韩安国为将军,安国亦敢深入,希救兵至,独与壮士长驱到塞,令军吏皆束手而望风自靡。”
辞帝长杨宫:辞,辞去。长杨宫,即未央宫。据刘向《列女传》卷五记载,“长杨宫侍酒者有卓文君者”。卓文君原为汉武帝宠臣司马相如的妾。相如有外遇,被免官,文君当街卖身为酒家女子。司马相如买通了王吉、龚宽等大臣,使卓文君得以出嫁。后来,他们夫妇二人又一同归隐,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独好西山勇:独,独自。好,喜爱。西山,即今陕西周至县西南的终南山。勇,勇武。
思为北地雄:北地,即今陕西北部地区。雄,英雄豪杰。
十年事河外:事,任职。河外,指黄河以西的地区。
雪鬓别关中:白发,指年迈的发须。关中,古地区名,在今陕西省中部一带。
季月边秋重:季月,末月。边秋,边境上的秋天。
岩野散寒蓬:岩野,山野。寒蓬,指秋天飘落的枯叶。
日隐龙城雾,尘起玉关风:隐,隐没。龙城,汉代所设的西域都护府所在地。《汉书·西域传》记载:“(汉宣帝时)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西域副校尉及屯田校尉领兵屯田西域。”
全狐君已复:全,完全。狐君,泛指匈奴单于。已复,恢复了。
半菽我犹空:半菽,指粮食不足一半。我,代词。
欲因上林雁,一见平陵桐:上林,汉代皇宫禁苑的上林苑。因汉武帝曾在此建上林苑而得名。平陵,地名,秦朝时属内史,汉代属左冯翊,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梧桐,落叶乔木,木材可供制家具、农具和乐器等。古人常用来比喻高洁的品格。这里用作人名。
赏析:
这首诗是李白对友人的一封赠别信中的一首诗。从诗题来看,这应该是李白给一位朋友写的书信。诗人在信中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理想。
首联写过去的经历。“昔随张博望”,“博望”,即张骞,汉武帝时期的著名探险家、外交家。他曾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辞帝长杨宫”,长杨宫是汉皇宫的别称,汉武帝曾在这里设置太子宫,培养年轻的太子,并在那里设立乐府,收集民间歌谣和诗歌,供太子学习。“辞”,离开;“长杨”,指长杨宫。汉武帝时期,宫廷音乐非常兴盛,许多能歌善舞的女子常在宫中歌舞作乐。《汉书·艺文志》著录有《赵飞燕歌》、《罗敷乐》等歌辞。这里的“辞”应理解为离开长杨宫。
颔联抒发了诗人向往成为边疆英雄的愿望和决心。“独好西山勇”,“西山”,指终南山。终南山地处秦岭山脉中段最南端,主峰是秦岭的最高峰,海拔2600米左右。“独好”,独自喜爱。诗人喜欢终南山,是因为那里是古代名将韩信的故里。韩信是西汉初年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统帅。公元前204年他被封为淮阴侯。公元前196年被降职为楚王。刘邦封他为淮阴侯后,韩信多次陈说自己的才能和志向,但始终没有得到重用。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她害怕韩信谋反,就诱使陈豨发兵叛乱,然后借机杀害韩信。韩信死时只有38岁,他的悲剧令人扼腕叹息。终南山的险要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使得终南山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终南山也是唐代诗人王维、白居易等人的游览胜地。李白对终南山的喜爱表明了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远大抱负。“思为北地雄”,“北地”,指北方地区,包括今天的陕北、宁夏、甘肃、内蒙古等地。这里是边陲之地,自然条件艰苦,但正是这样的环境锻炼出了英勇善战的民族精神。《左传·定公四年》记载:“北门不闭,贼不得入也。”这是古人对北方地区的一种赞美说法。
颈联表达诗人长期在边疆工作的艰辛以及岁月蹉跎的无奈。“十年事河外”,事,任职。河外,指黄河以西的地区,即今陕西一带。“雪鬓”,指头发花白。《诗经·小雅·采薇序》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毛诗序》又说:“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杨柳依依,形容春天景色宜人。“别关中”,关中,指长安附近的区域。关中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把秦国的首都设在关中地区。汉、隋、唐三朝都以长安(今西安)为都城。长安附近地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人口众多,是当时我国政治经济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