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汉夜昭皙,扶桑晓陆离。
发歌摐阳下,建羽朝夕池。
摐金浮水若,耸跸诏山祗。
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
【注释】
侍游方山应诏诗:侍奉皇帝游览方山,接受朝廷召见。
清汉夜昭皙,扶桑晓陆离:明亮的月光洒在清澈的河水上,太阳从东方升起。
发歌摐阳下,建羽朝夕池:开始唱歌时歌声飘荡于摐阳之下,早晨和傍晚时歌声在池水中回荡。
摐金浮水若,耸跸诏山祗:用乐器敲打水面好像金子浮动一样,皇帝的车驾停在山下,诏告神灵。
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沾着天上的露珠,终归要回到大地上来。
【赏析】
本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三年(715)秋天,当时李白正在长安任翰林供奉,与张说同为翰林学士。此诗是作者应诏而作,表现了诗人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联:“清汉夜昭皙,扶桑晓陆离。”写夜深月明之时银河高悬于夜空之中,拂晓时分东升的太阳将大地照得灿烂夺目。“清汉”即银河,“昭皙”即明亮洁白。“扶桑”乃东方之晨星,“陆离”即五彩斑斓。诗人以银河、扶桑和晨星来描绘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为下文写景抒情作了铺垫。
颔联:“发歌摐阳下,建羽朝夕池。摐金浮水若,耸跸诏山祗。”写诗人白天在摐阳宫前唱出《阳春白雪》之曲,其声调美妙动听,仿佛天籁之声;早晨和傍晚时歌声在池水中回荡。“摐”字原意为敲击,这里指歌唱。“摐金”,指歌声清脆悦耳,像金子在水中漂浮一样。“竦”,同“耸”,“跸”,古代帝王出行时用的玉辂上的铃铛声,此处用以代指车驾。“诏山祗”,指皇帝在山上召见神灵。
颈联:“一沾九霄露,藜藿终自知。”写自己虽然得到皇上的赏识和重用,但终究还是要回到人间大地上来。这里的“沾”字,有受到皇帝赏识的意思。“藜藿”即豆叶野菜,比喻贫贱者的食物。“自知”即明白自己的命运,知道自己一生将要怎样度过。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在朝中却心系民间疾苦的复杂情感。
全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宫廷中的所见所闻及内心感受,展现了唐代盛世的景象及其繁华与繁荣背后所隐含的矛盾和危机。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命运的深刻思考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