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雁写遥天,园柳集惊蝉。
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
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
长杨流喝尽,讵识蔡邕弦。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出的重点是手法和情感,手法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方式等,情感包括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感。答题时言之有理即可。
(1)
“秋雁写遥天,园柳集惊蝉”,首联两句是写景,描写的是一幅秋景图:天空中的大雁排成了队飞向远方,柳树上的黄雀在树枝上叫着,好像在为远行的雁儿送行。诗人用“写”字写出了雁群排阵而行的气势。“园柳集惊蝉”一句,是写园子里的柳树和蝉,“集”字写出了鸣蝉的众多,蝉声嘈杂,把柳树上的蝉声也衬托出来了。
(2)
“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第二联进一步渲染了蝉声之盛。“竞噪”“争飞”二字将蝉声写得更为动人心弦,仿佛那蝉声在向世人宣告:“我要飞!”这两句是对前文的拓展延伸,也是整首诗的高潮所在,它使读者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蝉鸣声的强烈冲击。蝉声如此响亮,使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好像要压迫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3)
“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这是对蝉鸣声的进一步描写。“风高”二字,将声音放大到足以让远处的人都能听到,让人感觉蝉声如波涛汹涌。“树近觉声连”,则是说树越靠近自己,就越能感受到蝉声连成一片,如同波浪一般。这一联是写听觉感受的变化,由远及近,由虚到实,层层深入,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夏日傍晚鸣蝉的喧嚣景象。
(4)
“长杨流喝尽,讵识蔡邕弦”,尾联抒发了作者对这种喧闹的无奈与感慨。“长杨”指汉代的长杨宫。“喝”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这里代指乐器的声音。“流喝尽”是指乐曲演奏完毕。“讵识蔡邕弦”意思是说:你难道认识蔡邕吗?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虽知道这曲子出自蔡邕,但已经无法再欣赏这美妙的音乐了。表达了自己对人生无常,美好时光流逝的感叹。
【答案】
赋得秋蝉喝
秋雁写遥天,园柳集惊蝉。
竞噪长枝里,争飞落木前。
风高知响急,树近觉声连。
讵识蔡邕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