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余下走,中田获菽。
乃裹糇粮,遂去乡塾。
既曰觏止,朝游夕宿。
如佩萱兰,久知芬馥。(八章)
共化之选,古谓惟良。
能柔下邑,必惠上邦。
大君有命,朱襮绣裳。
方同汲子,重卧淮阳。(九章)
嘉命显承,方驾兰汜。
如彼飞鸿,抟风千里。
极目宁皋,劳心无已。
苏歌有慰,逖听倾耳。(十章)
【注释】
咨:询问。
下走:指从乡里出来,到朝廷任官。
中田:田间。
乃裹:于是包裹。
糇粮:干粮。
觏止:遇止。
朝游夕宿:早晚都在一处住宿。
如佩萱兰:好像佩戴着佩带的萱草和兰花一样美好。(萱草、兰草都是古人常用来比喻君子美德)
古谓惟良:古人说只有良善的人才能被选为官吏。
能柔下邑:有能力安抚小民。
必惠上邦:必然对国家有恩惠。
大君:君主,指君王。有命:有命令。朱襮:红色的衣服。绣裳:华丽的衣裳。
方同汲子:就像《诗经·小雅·湛露》中的“夙夜在公,莫敢或废”,意思是早出晚归,不敢有丝毫懈怠。汲,通“夙”。
重卧淮阳:重又回到故乡去休息。淮阳,地名,位于今河南周口一带。
嘉命显承:美好的使命得以彰显。承,承接。
方驾兰汜:刚刚到达兰渚(水边)。方驾,即“方轨”,四马并行,喻指四方来集;“方驾”是古代的一种车名,这里代指四方诸侯。
飞鸿:大雁。这里比喻自己的远大志向。
宁皋:宁陵,地名,位于今山东宁阳县。皋,山名。
劳心无已:劳心,劳思,指思念家乡和亲人。
苏歌:唱歌。
逖听:听到远方传来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作者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己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的向往。
首章写诗人离开家乡前往京城,心情愉悦。
第二、三章描写了诗人在京城的生活,白天晚上都在一起,如同佩带萱草和兰花一般美好。
第四、五章表现了诗人对于贤能之士的赞美,认为他们能够安抚小民,对国家有恩惠。
第六、七章描述了诗人在京城的生活,早出晚归,不敢有丝毫懈怠。
第八、九章表现了诗人对于美好的使命的渴望,希望能得到君王的信任和重用。
第十章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自己远大志向的向往。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