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膏春气生,倡女协春情。
鱼游连北水,鹄作辽东鸣。
折梅还插鬓,荡柱更移声。
银烛含朱火,金炉对宝笙。
百枝凝夕焰,却月隐高城。

诗句解析:

  • “龟兆名诗”:这可能意味着这是一首以某种象征或暗示形式表达诗歌主题的诗,而这个主题很可能与“龟”有关。
  • “土膏春气生”:这里指的是土地在春天解冻后开始变湿,春气是指春天的气息,土膏是泥土的湿润。
  • “倡女协春情”:倡女通常指的是娼妓或妓女,她们在这个季节中活跃,与春天的情感相呼应。
  • “鱼游连北水,鹄作辽东鸣”:这两句描述了鱼儿在北方的水域游动,天鹅在辽东地区发出叫声。这里的“连北水”和“辽东鸣”分别代表了北方的水和辽东地区的自然环境。
  • “折梅还插鬓,荡柱更移声”:这两句描述了诗人的动作,他折下梅花来装饰自己的头发,同时也改变了乐器的旋律。
  • “银烛含朱火,金炉对宝笙”:这两句描述了室内的光源和香炉,银烛和朱火代表着暖色调,而金炉和宝笙则代表了冷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百枝凝夕焰,却月隐高城”:这两句描述了夜晚的景象,百枝的火焰凝聚在一起,月光被遮挡在了高楼之上。

译文:

春日的土地开始变得湿润,娼妓们在春季里更加活跃。北方的水面上鱼儿游弋,辽东的空中天鹅发出悠扬的声音。折下梅花用来装饰我的发髻,同时我也改变了乐器的旋律。暖色的银烛和朱红的火焰在室内交织,冷色的金炉和珍贵的宝笙相对而立。夜晚,百枝的光芒聚集在一起,月亮被高楼遮掩,隐藏在城市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景观的春天景象。诗人通过对春风、动物、植物以及人的行为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同时,诗中的对比手法(如冷暖色调的对比)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美感。此外,诗人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场景描述,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活力。整体而言,这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