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莺隐叶啭,新燕向窗飞。
柳絮时衣酒,梅花乍入衣。
玉珂逐风度,金鞍映日晖。
无令春色晚,独望行人归。
【赏析】
刘禹锡的《和刘上黄春日诗》是一首应制诗。唐宪宗元和九年(814)三月,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途经江陵时,与友人刘上黄相会。刘上黄有感于刘禹锡的离愁别绪,便写了这首送行的诗。这首诗是诗人在江陵作客期间,应刘上黄之请而写成的。
首联写景。“新莺”二句,描绘出一幅莺歌燕舞、生机盎然的春光图:黄莺躲到树叶后面唱着婉转的歌儿,燕子飞回窗下筑巢。这里,诗人抓住“莺”、“燕”这两个春天的典型景物加以描写,不仅写出了它们鸣声婉转的特点,而且写出了它们的动态和姿态;同时,还写出了春天的生气勃勃。
颔联写物。“柳絮”二句,描绘了一幅柳絮飞扬、酒香四溢的春景图:春风拂动柳絮,像衣裙似的飘荡在空中。人们乘着酒意,踏着柳絮,赏心悦目。这里的“时衣酒”,既指酒席上的服饰,也指柳絮飘散的情景,更兼有“时”字,表明这景象是在春天,而且是在风中。“柳絮”二字,点出了春天特有的特点。
颈联写景。“玉珂”二句,描绘出一幅金鞍照影、映日辉煌的春色图:“玉珂”(即马笼头)随着微风轻轻晃动,马儿在阳光下奔驰,显得神采奕奕。这里,诗人用“玉珂”、“金鞍”这两个名词形容马,突出了马的高贵和骏美。
尾联抒情。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不要让我们美好的春色白白地消逝,要让我们的朋友早点归来。这两句诗,既是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祝愿,也是诗人对美好时光流逝感到惋惜的心情的流露。
全诗以“新”字贯穿全文,通过写莺、燕、柳絮、梅花等春日景物的变化和生长过程,把春天的美好景色写得淋漓尽致。同时,诗人还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活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