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轫城西畤,回舆事北游。
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
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
岁馀巡省毕,拥仗返皇州。

【解析】

1.上:皇上。之:至,到。回:车名。发轫(rèn):古代车子发动时用木棍或类似的东西顶住车轮以使车轮转开,比喻出发。城西畤:在今陕西宝鸡附近。回舆事北游:回到京城后,皇帝驾临北郊祭天。2.山寒石道冻:山中寒冷,石头路上结了冰霜。叶下故宫秋:树叶落尽,故宫的秋天到了。3.朔路传清警:从北方传来边关清静的消息。4.边风卷画旒:边风刮起了皇帝冠上的飘带。5.岁馀巡省毕:一年多的时间,巡视各地和处理国政的任务都完成了。6.拥仗返皇州:手持仪仗,乘着御车回到京城。赏析:此诗为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出塞时作。全诗四句一韵,押仄声韵,平仄相间,抑扬有致。前二句写从西北方向出发,一路北行,抵达京郊,然后返回京师。第三、四句描绘北地风光,山中寒冷,石头路上积雪结冰;深秋季节,树叶凋零殆尽,故宫也进入了深秋。五六两句写听到从北方传来的边关清静的消息,又看到边风吹动了自己头上的冠饰。最后两句写巡视各地和处理国政的任务都完成了,手持仪仗,回到京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慰之情。

【答案】

译文:

皇上从城西出发,向北去祭天。

山里寒冷,石头路上结了冰霜。

深秋季节,树叶落尽,故宫也进入了深秋。

听到从北方传来的边关清静的消息,又看到边风吹动了自己头上的冠饰。

巡查各地和处理国政的任务都完成了,手持仪仗,回到京城。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风光的边塞诗。开头两句“发轫城西畤,回舆事北游”,点明时间是开元二十五年(737),地点是在长安城西郊外,即所谓“发轫”(驾车出发的意思)。“城西”二字,既指方位,又有“王畿”之意。而“事北游”三字,则说明此行的目的,在于视察北疆边防。这两句诗是写从长安出发的情景,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政治意义。“发轫”“事北游”等词语都是古汉语常用词语,但它们在古诗中却很少出现。由于这些词语的使用,使得这首诗的意境显得十分清新、明朗。

“山寒石道冻,叶下故宫秋”,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山中的寒冷景象和深秋时节的落叶景象。“山寒”“石道冻”、“叶下”都是自然景象,但它们所包含的意象却是不同的。前者是静态的、静态中的景物,后者则是动态的、运动中的景象。这两句诗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但却把一个深秋时节的山中景色写得栩栩如生,充满了诗情画意。

“朔路传清警,边风卷画旒。”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从北方传来了边关清静的消息,同时看到了边风卷起的飘带。这里所说的“朔路传清警”,是指北边边疆传来的清静消息。“边风卷画靿”,指的是边地风沙吹拂,飘带上扬的景象。这里的“画靿”,是指古代帝王的头饰,由五彩丝编成,下垂至肩部,形似缨络。“卷画靿”就是让彩带飞扬起来。

“岁馀巡省毕,拥仗返皇州”。这句诗的意思是说,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巡视了各地和处理了国政的任务都完成了。“拥仗”是说手拿着仪仗,“返皇州”则是回到京城的意思。这里的“皇州”,是指京城长安。这一句诗是对前面几句诗的一个总结,同时也表明了诗人的心情。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深秋季节、山中寒冷、石头路上积雪结冰的画面,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国家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慰之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