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闻孔道贵,今睹释花珍。
至理乃悟寂,承禀实能仁。
示教虽三彻,妙法信平均。
信言主鄙俗,延情方慕真。
庶兹祛八倒,冀此遣六尘。
良思大车道,方愿宝船津。
长延永生肇,庶廗谅徐陈。
是节朱明季,灼烁治渠新。
霏云出翠岭,凉风起青蘋。
既餐甘露旨,方欲书诸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翃的作品,内容如下:

东斋听讲诗
昔闻孔道贵,今睹释花珍。
至理乃悟寂,承禀实能仁。
示教虽三彻,妙法信平均。
信言主鄙俗,延情方慕真。
庶兹祛八倒,冀此遣六尘。
良思大车道,方愿宝船津。
长延永生肇,庶廗谅徐陈。
是节朱明季,灼烁治渠新。
霏云出翠岭,凉风起青蘋。
既餐甘露旨,方欲书诸绅。

译文:

东斋听讲诗
从前听说儒家之道很尊贵,现在见到佛教之花很珍贵。
最深刻的道理就是悟得内心的平静,能够接受并传承的才是真正的仁慈。
教导我们的道理虽然已经讲了好几遍,但真正精通佛法的人并不多。
真理之言往往被世俗所轻视,但真正的情感却向往着真理。
希望去除那些八股取士的谬论,希望用这种思想来消除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的困扰。
衷心地思考大道,希望能在宝船上找到通往彼岸的路。
长久地延续永生,希望人们都能够理解并实践这个道理。
这是在炎热的夏季节令,治理河道的工作正在进行中。
天空中的云彩飘散开来,露出绿色的山岭;凉爽的风吹动着水面,泛起一片青萍。
既然可以品尝到甘露般的美味,就应该把它记在心中。

赏析:

这首诗以《东斋听讲诗》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儒家和佛教两种思想的认识与思考。

第一句“昔闻孔道贵,今睹释花珍。”
这里,作者回顾了过去对儒家学说的尊敬,以及现在看到佛教之花所带来的珍贵感受。

第二句“至理乃悟寂,承禀实能仁。”
通过领悟最深刻的哲理,即内心的平静和接受并传承的真正仁慈,作者表达了一种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第三句“示教虽三彻,妙法信平均。”
虽然教授的方式已经很详细,但真正精通佛法的人并不多,反映了作者对佛法深层次理解和实践的难度的认识。

第四句“信言主鄙俗,延情方慕真。”
真理的言论常常被世俗所轻视,而真正向往真实情感的人,则能理解并追求真理。

第五句“庶兹祛八倒,冀此遣六尘。”
希望去除那些八股取士的谬误,用这种思想来消除六尘的困扰。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象的批判和改革的期望。

第六句“良思大车道,方愿宝船津。”
衷心地思考大道,希望能在宝船上找到通往彼岸的路。体现了作者对于人生道路和目标的追求和向往。

第七句“长延永生肇,庶廗谅徐陈。”
长久地延续永生,希望人们都能够理解并实践这个道理。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第八句“是节朱明季,灼烁治渠新。”
这是炎热的夏季节令,治理河道的工作正在进行中。描绘了一幅夏日劳作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人生如河流,需要不断前行和努力。

第九句“霏云出翠岭,凉风起青蘋。”
天空中的云彩飘散开来,露出绿色的山岭;凉爽的风吹动着水面,泛起一片青萍。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生机。

第十句“既餐甘露旨,方欲书诸绅。”
既然可以品尝到甘露般的美味,就应该把它记在心中。意味着作者将所学所得视为珍宝,愿意将其珍藏于心。

整首诗通过对儒佛思想的对比和反思,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对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同时,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