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光景丽,倡女凤楼中。
前瞻削成小,傍望卷旌空。
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
张琴未调轸,饮吹不至终。
自知心所爱,出入仕秦宫。
谁言连尹屈,更是莫敖通。
轻轺缀皂盖,飞辔轹云骢。
金鞍随系尾,衔璅映缠鬃。
戈镂荆山玉,剑饰丹阳铜。
左把苏合弹,旁持大屈弓。
控弦因鹊血,挽强用牛螉。
弋猎多登陇,酣歌每入丰。
晖晖隐落日,冉冉还房栊。
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
流苏时下帐,象簟复韬筒。
雾暗窗前柳,寒疏井上桐。
女萝托松际,甘瓜蔓井东。
拳拳恃君爱,岁暮望无穷。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应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其内容大意;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从意象特点、表达效果等角度分析诗歌。

“凌晨光景丽,倡女凤楼中。”清晨的光景多么美丽,美女们正在华丽的楼台里。诗人写景起兴,为下文描写美女出场作铺垫,营造了一个美好的氛围。“艳歌篇十八韵”是第一段,首句写景,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

第二段:“分妆间浅靥(yè),绕脸傅斜红。”美女们化妆时,脸上的浅浅的笑涡显得更加娇美动人。“傅”指涂,“斜红”即“胭脂”。这是在写美女们的容貌和仪态。“张琴未调轸(zhěn),饮吹不至终。”美女们刚刚拿起乐器还没有弹奏完就停止了。“调”指调弦,“终”指结束。这句诗写出了美女们的矜持与含蓄,也表现出她们内心的紧张与不安。

第三段:“自知心所爱,出入仕秦宫。”知道自己钟情于某人,便想进入他所在的朝廷。“谁言连尹屈”,意思是:谁说我被贬谪?“更”是“又”“再”。“莫敖通”是说“莫敖之珠”,即“楚王之佩”。意思是:楚王的佩饰。这句诗是说:谁能说我像屈原那样因被贬而投江呢?这两句是作者的自我安慰。

第四段:“轻轺缀皂盖,飞辔轹云骢(cōng)。金鞍随系尾,衔璅映缠鬃(sī)。”骑着轻捷的马车,车盖装饰着黑色的东西,马鞭子在车轮上飞快地转动,骏马的尾巴随着缰绳飘扬。“缨络垂芳饵(yì),盘纡(wō)结远条。”用五彩丝线编织成的帽缨下垂着香气四溢的香饵,马缰绳弯弯曲曲地系着长长的缰绳。“戈镂荆山玉,剑饰丹阳铜”,宝剑装饰着产自荆山的玉石,弓箭装饰着产自丹阳的铜器。“左把苏合弹,旁持大屈弓。”左手拿着苏合香丸,右手握着长弓。这些细节的描写都表现了诗人对美女们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奢靡之风。

第五段:“控弦因鹊血,挽强用牛螉。”拉紧弓弦,箭如流星般射出,箭杆是用牛角制作的。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箭比作飞矢,突出了射箭的速度之快。

第六段:“弋猎多登陇,酣歌每入丰。”经常到山野去打猎,唱歌时总是来到丰收的地方。“晖晖隐落日,冉冉还房栊(lóng)。”“晖晖”形容日光明亮,“晖晖”指太阳快要落到地平线以下的样子,形容太阳落山后余辉映衬的景色。“冉冉”指太阳慢慢下山的样子,“还房栊”指夕阳西下,天色暗淡。这里既写了美丽的景色,也写出了美人的孤独。

第七段:“灯生阳燧火,尘散鲤鱼风。”灯芯上生出了红色的火焰,风把尘埃吹散。“流苏时下帐,象簟复韬筒。”帷帐上的流苏随风飘落,竹席和竹简被收进箱子里。“雾暗窗前柳,寒疏井上桐。”窗户前的柳树被烟雾笼罩得模糊不清,井边的梧桐树也被寒风吹得稀疏了。这里的描写都是景物,但都烘托出了美人孤寂的心情。

第八段:“女萝托松际,甘瓜蔓井东。”女萝缠绕在松树枝干上,瓜藤攀缘在井边生长。“拳拳恃君爱,岁暮望无穷。”“拳拳”的意思是恳切。“岁暮”指的是年老体衰,“望无穷”的意思是期望永无止境,希望永远不要离开自己。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美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艳歌篇十八韵》是乐府旧题。《艳歌行》是汉乐府《相和歌辞》旧题中的一篇,属于古琴曲名。相传为蔡琰所作。《乐府诗集》卷四十三收录此词,题作《艳歌行》。这首诗写美女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表现了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

此诗以美女的登场开始。清晨光景美丽,美女们在华丽的楼台里化妆打扮。她们的美貌令人羡慕,但诗人没有直接描绘她们的美丽,而是用“分妆间浅靥,绕脸傅斜红”来表现她们的美貌。接着,诗人描述了美女们的举止行为,她们刚刚拿起乐器还未弹奏完就停止了,这种表现方式使她们的矜持与含蓄得以充分展示出来。最后,美女们想进入朝廷,但诗人并未直接描写她们的渴望和失望,而是用“孰言连尹屈,更是莫敖通”来表现她们的内心矛盾。

此诗采用了铺陈和对比的手法,通过对美女们外貌、举止、心理等方面的描绘,表现了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同时,诗人还运用了象征和暗示的手法,如“金鞍随系尾”,“金鞍”象征着富贵荣华的生活,“系尾”则暗示了美女们内心的空虚和不安。此外,此诗还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如“张琴未调轸”,“金鞍随系尾”,“冠缨垂芳饵”,“左把苏合弹”,“旁持大屈弓”等等。这些修辞手法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此诗通过对美女们外貌、举止、心理等方面的描绘,展现了她们对爱情的追求和执着以及她们内心的变化过程。同时,此诗还采用了铺陈、对比、象征、暗示等多种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