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师说法极好,心中不离烦恼。
口谈文字化他,转更增他生老。
真妄本来不二,凡夫弃妄觅道。
四众云集听讲,高座论义浩浩。
南座北座相争,四众为言为好。
虽然口谈甘露,心里寻常枯燥。
自己元无一钱,日夜数他珍宝。
恰似无智愚人,弃却真金担草。
心中三毒不舍,未审何时得道?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这首诗是《真俗不二赞》。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一句:“法师说法极好,心中不离烦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法师讲经说法非常好,但是他的心中并没有远离烦恼。这可能表达了一种矛盾的情感,即虽然法师在讲经说法,但他的内心仍然充满了烦恼。

第二句:“口谈文字化他,转更增他生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法师通过口谈文字来教化众生,但这样做反而增加了众生的生老病死。这可能暗示了佛教的教义和实践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第三句:“真妄本来不二,凡夫弃妄觅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真实和虚假本来就是不二的,但是凡夫却放弃了真实去追求虚假,以此来寻求解脱之道。这可能暗示了佛教中的“中道”思想,即既不过于执着于真实,也不过于追求虚假。

第四句:“四众云集听讲,高座论义浩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所有的众生都云集在这里听讲,并且讨论义理,场面非常壮观。这可能表达了佛教讲学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第五句:“南座北座相争,四众为言为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有来自南座和北座的听众,他们争论着什么是对的。这可能反映了佛教讲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第六句:“虽然口谈甘露,心里寻常枯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法师口头上谈论的是甘露,但他心里却是枯燥无味的。这可能暗示了佛教的实践和口说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第七句:“自己元无一钱,日夜数他珍宝。”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自己一无所有,但每天却在数别人的珍宝。这可能表达了一种对财富和物质欲望的看法。

第八句:“恰似无智愚人,弃却真金担草。”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就像那些无知的人一样,他们抛弃了真金去挑草。这可能暗示了人们应该追求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盲目追求表面的东西。

第九句:“心中三毒不舍,未审何时得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心中仍然存在三种毒害没有消除,不知道何时能够达到解脱的境界。这可能反映了佛教修行过程中的挑战和困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