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常在目前,虽在目前难睹。
若欲悟道真体,莫除色声言语。
言语即是大道,不假断除烦恼。
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
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
有心取相为实,定知见性不了。
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
生死业常随身,黑暗狱中未晓。
悟理本来无异,觉后谁晚谁早。
法界量同太虚,众生智心自小。
但能不起吾我,涅盘法食常饱。

【注释】

大道:佛家用语,指宇宙万物的根本道理。

色声言语:指一切世间现象。

烦恼:佛教语,指人的一切世俗欲望、迷惑和困扰。

定知:确定地知道。

业:佛教语,指因行善或作恶而积累的因果报应。

生死:佛教语,指生与死的过程。

法界:佛教语,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的总体。

太虚:佛教语,指宇宙间的虚空。

吾我:指自我、私心。

涅盘:佛教语,指涅槃的境界。

【赏析】

《大乘赞十首》是唐代高僧慧能所作的偈颂。此诗通过比喻,指出了众生对于“道”的认识存在障碍,从而提出了悟道的方法。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为第一层,提出道在目前,但难以看清,并指出要悟道须除色声言语。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指出言语即是大道,不假断除烦恼。后两段为第三层,指出烦恼本来空寂,妄情递相缠绕,一切如影如响,不知何恶何好。最后一段为第四层,提出若欲作业求佛,业是生死大兆,生死业常随身,黑暗狱中未晓。

这首诗运用生动的比喻,把人们对于“道”的认识过程形象化了,让人们对悟道有了更深的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