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季子,上国贾生。
会稽竹箭,峄阳孤茎。
物产因地,品赋斯征。
孰若兼美,羽仪上京。(一章)
上京羽仪,十纪鸿渐。
竹待羽栝,木资刳剡。
皎皎素丝,涅而不染。
晨鸡靡暄,径寸谁掩。(二章)
豫樟之生,谁能先识。
山衡野虞,偶知所植。
百尺无枝,何枉斯直。
青冥耸翰,丹屑拂翼。(三章)
尔日闻声,余称倾盖。
事以年殊,理因义会。
我好春兰,子欢秋艾。
兰艾既辩,春秋交害。(四章)
在昔壮年,尝怪长老。
殷勤好少,忘年爱宝。
于今念兹,苟求怀抱。
绮繻素褐,何伤交道。(五章)
前有元干,置左置右。
后有弘度,流分四部。
爰在伊人,蔚为举首。
余掌司直,有谬兰莠。(六章)
余既迟暮,伤兹岁聿。
迫以贱事,且婴老疾。
子有俦年,方赊来日。
虽无事焉,宁忘蓬荜。(七章)
【诗句释义】
东南季子,上国贾生。
会稽竹箭,峄阳孤茎。
物产因地,品赋斯征。
孰若兼美,羽仪上京。(一章)
上京羽仪,十纪鸿渐。
竹待羽栝,木资刳剡。
皎皎素丝,涅而不染。
晨鸡靡暄,径寸谁掩。(二章)
豫樟之生,谁能先识。
山衡野虞,偶知所植。
百尺无枝,何枉斯直。
青冥耸翰,丹屑拂翼。(三章)
尔日闻声,余称倾盖。
事以年殊,理因义会。
我好春兰,子欢秋艾。
兰艾既辩,春秋交害。(四章)
在昔壮年,尝怪长老。
殷勤好少,忘年爱宝。
于今念兹,苟求怀抱。
绮繻素褐,何伤交道。(五章)
前有元干,置左置右。
后有弘度,流分四部。
爰在伊人,蔚为举首。
余掌司直,有谬兰莠。(六章)
余既迟暮,伤兹岁聿。
迫以贱事,且婴老疾。
子有俦年,方赊来日。
虽无事焉,宁忘蓬荜。(七章)
【译文】
东南的季子,是上国的贾生。
会稽的竹箭,是峄阳的孤茎。
物产因地产不同而不同,品赋由此而产生。
谁比得上同时兼具美善,像羽毛一样仪态端庄地飞向京城。(第一、二句)
京城的羽仪,历经十年才渐渐显现。
竹子需要被修剪才能成器,树木需要经过加工才能成为良材。
洁白的细丝纤柔不染尘垢,早晨的鸟儿没有嘈杂的声音,它那纤细的身躯谁能够遮掩呢?(第二、三句)
豫樟生长,谁能预先知道它的根和枝叶?
山衡野虞,偶尔发现了它并栽种了它。
百尺高的大树没有了枝条,为什么还要弯曲它笔直的一面?
青天高远挺拔向上伸展,红色斑点拂拭翅膀展翅飞翔。(第三、四句)
你听到我的名字,就和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因为我们年龄相差很大,所以事情的原因和道理各不相同。
我喜欢春天的兰花,而你喜欢秋天的艾草。
兰花和艾草各有所长,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季节。(第五、六句)
以前我在青年时代,曾奇怪过长辈们对年轻一代的偏爱。
长辈们的喜欢是发自内心的好意,忘记了自己的年龄去喜爱年轻人的才华。
现在回想起来,只是希望找到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朋友。
穿着绮罗的袍衫,戴着素色的头巾,有什么妨碍我们的交往呢? (第七句)
前面有个叫元干的,后面有个叫弘度的,他们分别属于朝廷的不同部门。
我们这些人都是朝廷官员,应该一起努力工作。(最后两句)
我已经年老力衰了,对于这些事务感到悲伤。
迫于家中琐事,身体也病得厉害,不能继续担任官职。
你年纪与我相仿,将来的日子还长,希望你不要因为年纪大了而疏远了我。
虽然我没有什么成就,但我也不愿意辜负你对我的一片真诚。(第八、九句)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五言律诗,共八句三十字。该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赞美和对友情的表达,抒发了作者对于友谊的珍视和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联“东南季子,上国贾生”,通过对比描绘了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一种是来自边远地区的季子(即古代的士人),另一种则是生活在京城的高贵的王子。这两句通过人物的身份与生活环境的对比,引出了下文对友情的赞美。
颔联“会稽竹箭,峄阳孤茎”进一步展开了这种对比。这里的竹箭和峄阳孤茎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的生命形态。竹箭虽然孤独,但却有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而孤茎则可能因为缺乏水分而逐渐枯萎。这两种植物的对比,象征着友情中的不同境遇和命运。
颈联“物产因地,品赋斯征。孰若兼美,羽仪上京”进一步强调了地域对人的影响。这里所说的物产和人品,都与地域有关,地域的不同导致了人们的性格和行为的差异。同时,也暗示了友情的美好在于双方的共同成长和进步。
尾联“尔日闻声,余称倾盖。事以年殊,理因义会。我好春兰,子欢秋艾。兰艾既辩,春秋交害。”则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在这里,春风代表青春和活力,秋风则代表成熟和稳重。作者通过对比这两种不同的季节,表达了对友情中不同阶段的理解和支持。同时,他也暗示了自己对于友情的期望:希望朋友们能够在不同阶段都能够相互支持和理解。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真挚情感和对于时间流逝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