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斫石通道,祈井流泉。君肝在内,我身处边。
荆轲拔剑,毛遂捧盘。不为则已,为则不然。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
永□今好,长绝来怨。是以返迹荒径,息影柴门。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李纲。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我欲偃文修武,身死名存。”
    注释:想要通过文治武功来保全自己,即使牺牲生命也要维护名誉。

  2. “斫石通道,祈井流泉。”
    注释:砍开巨石开辟道路,祈求泉水流淌。

  3. “君肝在内,我身处边。”
    注释:比喻自己的存在和地位如同君王的肝脏一样重要,而自己处于边远之地,不受重视。

  4. “荆轲拔剑,毛遂捧盘。不为则已,为则不然。”
    注释:引用了两个历史故事,荆轲拔剑和毛遂捧盘,用来表达一种坚决的态度或行动,如果不采取行动则已,一旦采取行动就一定不会放弃。

  5. “将恐两虎共斗,势不俱全。”
    注释:担心如果两方争斗起来,最终的结果将是双方都没有好处。

  6. “永□今好,长绝来怨。”
    注释:希望永远平安无事,不再有怨恨。

  7. “是以返迹荒径,息影柴门。”
    注释:因此选择回到偏僻的地方,隐居在简陋的门扉旁。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历史典故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想要通过文治武功来保全自己,即使牺牲生命也要维护名誉的决心和态度。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现实政治局势的担忧和无奈,以及他对于和平与安宁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展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