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变之时。生在西南在黄昏。时人厌贱还𠈣身。善权方略更受新。
寄胎托俗蟒蛇身。胎中诵经不遇人。左胁而出不由关。堕地七步杂秽间。
九龙洗浴人不闻。国王欢喜立东宫。与迎新妇守衢夷。八百伎女营乐身。
八研四升不破禅。破散库藏施贫人。道十八人诣宫门。贾作大丑婆罗门。
借问太子何时还。王心不语动王情。骑王白象触王瞋。先师知意不与言。
𡒨著擅特在丘。投身饿虎求道门。变为白狗数百身。稽骨须弥示后人。
传语后学须精勤。莫贪秽辱丧子身。沉累六趣更生难。不信我语至时看。

【注释】

老君:即老子。

十二变之时:指《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等十二大变化。

善权方略:善于运用权宜之策。

胎中诵经:指道家炼丹术中的吐纳法。《太上黄庭内景经》说:“咽气内转,还精反本,服食玉釜,烧香叩齿,闭目握固,安息七息,乃可咽气,复以鼻引,上下其道,百节万脉,流溢通达。”

左胁而出不由关:指道家炼丹术中的胎化术。

九龙洗浴人不闻:传说中龙有九子,各有所司。

国王欢喜立东宫: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有方士李少君、栾大等,为求长生不老药,向皇帝进献各种奇珍异宝,并说这些宝物能致雨、降神等。汉武帝大喜,于是在长安东南修建宫殿,名为“望仙宫”,又派栾大为郎将,与西域诸国交往。这里所说的“东宫”,当是指望仙宫。后来汉宣帝也建造了“建章宫”。

八百伎女:指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的歌妓。

八研四升:指古代一种酒器。

破散库藏施贫人:指道教的布施济贫活动。

道十八人诣宫门:指道教的十八仙人来朝见皇帝。

贾作大丑婆罗门:指佛教的僧人贾作。

借问太子何时还:指佛教的和尚问佛陀何时再来人间。

王心不语动王情:指佛家的“无量劫”说法。

沉累六趣:指佛教的六道轮回。

不信我语至时看:意谓不相信我说的话,到那时自己去看吧。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兼寓言体的长诗,内容十分奇特。全诗用韵,每八句为一段,共分十三段。从诗中看,它似乎描写的是老子成仙的故事,但实际上它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讽刺和抨击。诗中通过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把历史人物、宗教人物以及社会上的种种现象都巧妙地融入其中,从而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剖析。

开头两句写老子修炼的艰苦过程。老子是道教的创始人,他修炼的过程十分艰难,但他毫不畏惧,终于达到了得道成仙的目的。这两句是对历史上那些修道者的一种颂扬。

接下来四句是描述老子得道后的生活。老子成仙之后,过着超尘脱俗的生活,他的言行举止都与众不同。他喜欢隐居深山,不愿与人交往。他经常骑白象出游,骑着白象到处炫耀,引起人们的注意。而老子则像一位高僧一样,远离红尘世俗,专心修炼。他经常骑着大象,来到皇宫门前敲着鼓,唱着歌。

第五至第八句,描述了一些宗教人士在宫中的情况。他们都是一些修行有成的高人,他们常常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金冠,手持宝剑,骑着白马,威风凛凛地走在大街上。这些人都是一些骗子和恶棍,专门骗钱骗物给老百姓。他们的行为让百姓们十分反感和憎恨。然而这些人却依然逍遥自在,毫无收敛之意。

第九至第十二句,描述了一些道士和和尚的形象和他们的所作所为。这些道士和和尚都是一些品行不端的人,他们仗着自己的身份和地位,欺压百姓,横行霸道。他们经常在街头巷尾大声喧哗,惹是生非。他们还经常欺负弱小,欺压穷人。这些人的行为让百姓们十分气愤。然而这些人却依然肆无忌惮地继续他们的行为。

第十三句开始,诗人开始对社会上的种种现象进行揭露和批评。他指出,社会上的人们都喜欢追求名利,不顾自己的名誉和尊严。人们为了利益而不择手段,不惜欺骗他人。他们只知道享受物质上的财富,却忽略了精神上的空虚和社会的责任。这些人的行为让百姓们十分痛苦和无奈。然而这些人却依然继续他们的贪婪行为。

最后两句,诗人指出,如果这些人真的相信佛法的话,那么他们就应当放下一切贪欲之心,不再为世俗所迷惑。如果他们能够真心修行佛法,那么他们就应当努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解脱的境界。然而这些人却依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整首诗通过对一些人物形象和行为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和深深的失望之情。同时,它也启示人们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不要被名利所迷惑,要真正地去修行佛法,实现自我超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