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神登圣,主极尊灵。
敬宣昭烛,咸达窅冥。
礼弘化定,乐赞功成。
穰穰介福,下被群生。
【解析】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西周初年即有作者,后经孔子整理并编次成书。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至汉乐府兴起,至魏晋南北朝时,大量文人写诗,至唐时,成为专事创作诗文的文学体裁之一。《诗经》共有311篇,其中6篇为颂,即宗庙祭祀之诗,歌颂祖先功业;4篇为风,即国风,反映社会生活;4篇为雅,即正声雅乐,共105篇;又分小雅为大雅和小雅,共74篇。另有逸诗31篇。
《诗经》在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什”(十),汉代才改称“诗”。
《诗经》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运用赋、比、兴三种方法来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具有形象性、情感性、音乐性等特色,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11篇,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各地区的不同风格的民歌的总称,“雅”是周天子直接管辖地区的宫廷宴飨或朝会时的歌舞曲调,又叫做“正声”,而“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
《诗经》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也反映了他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既表达了他们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也反映了他们的要求。《诗经》在艺术上成就很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赋就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是直陈其事的陈述体,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比就是比喻,是用两个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作比较,借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
(2)善于运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增强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同时又使诗歌更显凝练、含蓄。
(3)语言简练,明白晓畅。
(4)句法灵活多变。
(5)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富有变化。
(6)用字准确、生动、传神。
(7)运用大量的比喻、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答案】
①这首诗是周代祭天地宗庙时演唱的歌词。②此诗描写了祭祀天地宗庙时盛大庄严的气氛,表现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③此诗歌颂了主神的尊贵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福禄恩泽。④此诗赞美了天地宗庙的雄伟壮丽,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之情。⑤此诗歌颂了祭祀者虔诚恭敬的心情。⑥此诗赞美了天地宗庙的宏伟壮丽,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崇敬之情。⑦此诗赞美了祭祀者虔诚恭敬的心情。⑧此诗表达了天地宗庙的神圣不可侵犯之感。⑨此诗表达了天地宗庙的神圣不可侵犯之感。⑩此诗表达了天地宗庙的神圣不可侵犯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