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琵琶行》译文及赏析
第一段: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译文:
在心中默默地放下琵琶,整理衣衫,准备面对一切。
赏析:
这一段落描绘了主人公在演奏前的准备状态。”沉吟”表达了内心的沉思和决断,显示出主人公对即将进行的琵琶演奏的认真态度。“放拔”是放下琵琶的意思,而“插弦中”则说明他已准备好琵琶,开始弹奏前的调整。接着,“整顿衣裳起敛容”描绘了主人公整理衣着,严肃地站起来准备演奏的场景,表现出其对音乐艺术的尊重和严肃。
第二段: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译文:
我自言说我曾经是一个来自京城的女子,我的家庭居住在虾蟆陵之下。
赏析:
这一段进一步展开了主人公的背景介绍,揭示了她的身份和家庭。通过“自言”,展现了她的自信与坦诚,同时透露出一种身世的无奈和悲哀。”京城女”暗示了她的出身,可能代表着高贵或显赫。“家在虾蟆陵下住”则揭示了她的家庭环境及其背后的社会背景,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第三段: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译文:
我从十三岁起就开始学习琵琶,并最终成为了教坊中的第一名。
赏析:
这一段落描绘了主人公学习琵琶的过程以及她在音乐界的成就。”从十三起学得”展示了她早年就开始接受音乐教育和勤奋练习的情景。”名属教坊第一部”则说明了她在音乐上的卓越才能和地位,也体现了她的努力和天赋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第四段: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译文:
每当演奏完毕,我都让懂得音乐的大师感到佩服;每次装扮完毕,总是引来秋娘们的嫉妒。
赏析:
这段描述了主人公的艺术成就和社交影响力。”曾教善才服”显示了她技艺的高超,足以让懂音乐的人钦佩;而”妆成每被秋娘妒”则表现了她美貌和才华所带来的关注和羡慕,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对音乐人才的极高评价和追捧。
第五段: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译文:
在五陵地区,许多年轻男子为了赢取我的一笑而竞相赠送礼物,我收到的礼物之多,连计数都感到困难。
赏析:
此段继续描述主人公的社会交往和她的影响力。通过”五陵年少争缠头”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为了接近主人公而不惜花费重金,甚至不惜以赢得她的青睐作为炫耀的手段。”一曲红绡不知数”更强调了主人公的魅力之大,以至于她收到的礼物之多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这也反映出她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第六段: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译文:
她戴着金色钿头的簪子和用银子制作的梳篦一起敲打着琴弦,随着乐声击碎了金银饰品,她的红色罗裙上也溅上了酒渍。
赏析:
这一段描绘了演奏时的情景和她的个人特征,同时也反映了演奏时的紧张气氛。”钿头银篦击节碎”形象地描述了演奏时乐器与头部装饰碰撞的生动场面,”血色罗裙翻酒污”则描绘了她服饰的鲜亮颜色因演奏时的兴奋情绪而变得有些凌乱,增添了戏剧性和情感张力。
第七段: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译文:
今年欢笑过后,明年又是一年,秋天的月光和春天的风都显得那么平淡无奇。
赏析:
这一段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常感和主人公对生活变迁的感慨。”今年欢笑复明年”反映了时间的快速流逝,”秋月春风等闲度”则是对生活中美好时光的淡然处理,暗含了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接受和超然。
第八段: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译文:
弟弟离家从军,阿姨去世,每天回来看到的都是老去的面孔。
赏析:
这一段落描写了主人公家庭的变化和家人的悲剧命运。”弟走从军”揭示了家庭成员因责任或义务而不得不分离的现实;”阿姨死”则突显了家中长辈的离世,给主人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打击。”暮去朝来颜色故”不仅反映了主人公容颜的老去,也表达了她对亲人离去的深切思念和无力回天的情感。
第九段: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译文:
门前冷落,马匹不再停留,我已经长大成人,嫁给了一个商人为妻。
赏析:
这一段描绘了主人公的婚姻和社会身份的转变。”门前冷落鞍马稀”形容了主人公居住环境的冷清,以及婚姻给她的生活带来的变化。”老大嫁作商人妇”则明确了她的婚姻状况和社会角色,从曾经的音乐艺人转变为商人的妻子,这种转变既可能是出于生活的逼迫,也可能是个人选择的结果。
第十段: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译文:
商人看重利益,轻于离别,上月还去了浮梁购买茶叶。
赏析:
这一段落描绘了主人公与商人的关系和她的职业性质。”商人重利轻别离”直接点明了商人对利益的看重胜过对人际关系的重视,这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商业伦理和价值观。”前月浮梁买茶去”则具体说明了主人公的职业活动——前往浮梁采购茶叶,反映了她对商业活动的参与和依赖。
第十一段: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译文:
往返于江口,守着空船,只有月光皎洁,江水寒冷。
译文:
在江口来回奔波,看守着空船,只有月亮明亮,江水寒冷。
赏析:
这一段描绘了主人公在江边寂寞守候的场景。”去来江口守空船”形象地描绘了她频繁往返于江口的辛苦劳作;”绕船月明江水寒”则通过描绘夜晚江水和月亮的美丽景象,衬托出主人公在寂静夜晚的孤独和无助。这种描写不仅传达了孤独和辛酸,也展现了主人公坚韧不拔的个性。
第十二段: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译文:
深夜里忽然梦见少年时代的事情,梦中哭醒,泪水打湿了红色的帷幔。
赏析:
这一段描绘的是主人公对过去的回忆和梦境中的哀伤。”夜深忽梦少年事”透露出主人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而”梦啼妆泪红阑干”则通过梦中哭泣的形象和妆容的红色帷幔相结合,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第十三段:我闻已叹息,又复重唧唧
译文:
我听到你如此感叹和反复低语,不禁为之叹息。
赏析:
这一段再次表达了主人公对琵琶女的同情与共鸣。通过“又复重唧唧”这个表达方式,强调了主人公对于音乐背后故事的理解和共鸣。她不仅听到了琵琶女的叹息,也感受到了她的无奈和悲哀,从而加深了两人间的情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