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
- 关山月:指代边疆的景色和生活。
- 明月出天山:指明亮的月亮从天山升起。
- 苍茫云海间:形容天山的辽阔和云雾缭绕的景象。
- 长风几万里:形容风吹过的距离非常遥远,达到几万里。
- 吹度玉门关:风吹过广阔的玉门关。
- 汉下白登道:汉朝在历史上曾经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今山西省大同市附近)。
- 胡窥青海湾:胡人(指北方的游牧民族)在青海湾附近窥视。
- 由来征战地:自古以来就是战争频繁的地方。
- 不见有人还:指经过无数次的战斗,没有人能回来。
- 戍客望边邑:驻守边疆的士兵们望着远方的家乡。
- 思归多苦颜:思念家乡的人面容显得痛苦。
- 高楼当此夜:在高楼之上观看这个夜晚的情景。
- 叹息未应闲:感叹自己无法休息,因为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边疆景象和士兵生活的诗作,通过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观与沉重的战争背景,表达了士兵们对家的深切思念和战争带来的痛苦。诗中“明月”、“长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辽阔、孤寂的氛围,而“不见有人还”则透露出战事的残酷和士兵的无助。诗人以“戍客望边邑”开篇,直接点明主题,接着通过“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等句,深化了对战争和思乡情绪的表达,整体上展现了一幅边疆夜景和士兵内心世界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