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注释】

孟诸: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市东南。《史记·封禅书》:“黄帝封禅泰山,禅于梁父。”后以“孟诸”指代封禅之山。

悠然:闲适的样子。

狂歌:大声唱歌。

小邑:小的地方。

公门:官府的大门。

拜迎:迎接。

鞭挞:用鞭子抽打。

陶潜:东晋诗人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他曾辞官归隐田园生活,后人称其为“五柳先生”。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隐居山林的士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无奈。他羡慕陶潜的归隐生活,却又被朝廷征召,内心矛盾重重。这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隐居山林生活的热爱。

首联“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诗人以自述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隐居心态。他本是渔夫和樵夫,生活在孟诸的荒野之中,一生都在悠游自在地度过。这里,“我本”一词,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信,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一顾。

颔联“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满。他宁愿在草泽中狂歌高歌,也不愿在官场中沉浮不定。这里的“乍可”和“宁堪”都是表示一种勉强的态度,表明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诗人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描述了自己面对长官时的心理状态:“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诗人在面对长官时感到心如刀绞,因为他知道这些官员会对他的百姓施加苛政严刑。这里的“鞭挞”一词,形象地表达了官员们对百姓的苛刻对待。

颈联“归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反映了诗人回归家庭后的心境。他回到家中询问妻子和孩子,发现他们都嘲笑他的现在的生活,这让他感到非常失望和悲哀。这里的“举家”一词,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尾联“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是诗人对人生的一种感慨。他认为应该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不要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这里的“东流水”一词,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化。

最后两句“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且迟回。”则是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怀念过去的山居生活,但又被朝廷的征召所困扰。这里的“梦想”一词,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而“衔君命”则暗示了他内心深处对官场生活的抵触和反感。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的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他在官场和山林之间的矛盾抉择。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