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注释】
- 临江:靠近江边。
- 畋(tián):打猎。
- 蓄之:把猎得的野兽养起来,这里指饲养麋和麋麑。
- 垂涎:口水流下来。
- 怛之(dá):吓它。
- 自是:从这以后。
- 日抱就犬:天天抱着麋与犬一起玩耍。
- 习示之:反复训练它,教它听从主人的指令。
- 勿动,稍使与之戏:不要让它跑动,逐渐地让它与自己游戏。
- 积久:时间一长。
- 犬皆如人意:犬都按照驯兽师的要求行事,顺从驯兽师的意愿。
- 麋麑(niǎo niè):麋鹿和鹿崽的合称,这里指麋。
- 忘己之麋也:忘记了自己是麋了。
- 以为:认为。
- 良我友:真是我的好朋友。
- 抵触偃仆:相互冲突、摔倒。
- 益狎(xiá):更加亲密。
- 畏:害怕。
- 共杀食之:一起把它们吃掉。
- 狼藉(jí):乱七八糟的样子。
- 不悟(wù):不知道。
【译文】
有个靠近江边的人,在打猎中捉到了一只小麋,把它带回家养了起来。他刚一进门,那些群犬就像看见了什么宝贝一样,都伸长了脖子,摇着尾巴,一个劲地向门口张望。这人一见这种情况很生气,就吓唬它们。从此,他就天天抱着麋,训练它听从他的指挥,教它不要逃跑,慢慢地再跟它玩耍。时间长了,麋就完全服从他了。后来麋长大了一点,忘记了自己还是一只麋,竟然以为那群狗是他的好朋友,互相追逐嬉戏;甚至有时还顶撞主人,仰面摔倒,更加亲近。那群狗见了主人也毕恭毕敬,可是有时候也会用牙齿咬它的耳朵。三年过去了,麋终于有一天跑出门去,看见外头有很多野狗,它想出去和野狗们玩一玩。野狗们看到麋来了,又高兴又愤怒,于是一起扑上去把麋吃掉了,把路弄得很脏很乱。麋直到死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驯兽师如何驯服一匹野性的麋的故事,诗中对驯兽师与麋之间的互动进行了生动的描述,表现了驯兽师的智慧与耐心,同时也展示了麋野性的一面。整首诗语言简洁而富有画面感,通过具体的情节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