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
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
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
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
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
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
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
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
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
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
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
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
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
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远怀亦有栖遁之志因叙旧以寄之
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
这句诗描绘的是春天的江花与秋天的沧江月色,以及碧海中的云彩。通过这种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向往。同时,这句诗也寓意着人生的短暂和易变,就像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月色一样,随时都可能改变。
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远离家乡、独自居住在寒暑之中时,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种思念之情,如同寒暑交替,无法避免。这种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家乡的眷恋,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他不仅思念自己的家人,还思念那些生活在楚水的亲人和朋友。这种思念之情,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展现了诗人对亲情和朋友的深厚感情。
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梦中亲人的思念之情。尽管他的梦境中的亲人可以自由地来到身边,但现实中却无法相见。这种矛盾的情感,既体现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也反映了他生活中的无奈和遗憾。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
这句诗回忆了诗人与亲人共度的美好时光。他们曾经一起躺在羲皇的床上,享受着安宁和舒适。这种回忆,让诗人更加怀念那段幸福的时光。
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世界景象。绿萝象征着生机和活力,而簪绂则代表着世俗的束缚和压力。诗人通过对这两种景象的对比,表达了他对世俗世界的不满和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和追求。他认为人生就像旅途中的一段路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步伐和方向。因此,他选择随性而为,不受世俗观念的束缚。
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与亲人之间的地理距离。诗人现在在雁门关,而亲人则在遥远的峨眉山上。这种地理上的距离,让两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困难。
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亲情的牵挂和无奈。他虽然身处万里之外,但心中却始终牵挂着亲人。而亲人的影子则停留在两地之间,无法相见。这种情感,既让人感到悲伤,也让人感到无奈。
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与亲人重逢的情景。诗人带着长剑回到家乡,期待与亲人的相逢。然而,当他到达洛阳的街头时,却发现亲人已经不在了。这种遗憾和失落,让诗人倍感心痛。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街头热闹景象的感受。喧嚣的声音让他感到烦躁不安,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作对。这种感受,既反映了诗人对喧嚣世界的不满,也揭示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迷茫中失去方向的情况。他在寻找出路的过程中,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这种迷茫的状态,让他感到困惑和无助。然而,他却将这种困境视为一种机会,借助风的力量去追寻自己的理想。
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态度和抉择。他决定辞去官职,回归自己的家园享受平静的生活。这种抉择,既体现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也反映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故园中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他追求的是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尽情地读书、吟诗、品茶,享受着那份宁静和安逸。这种生活方式,让他感到无比满足和幸福。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婚姻生活的渴望。他渴望能够进入美丽的山林中隐居生活,过上简单而美好的生活。然而,他的婚事却迟迟不能完成,这让他感到有些无奈和焦虑。
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他认为人生充满变数和不确定性,世事并非只有一种结果。这种认识,让他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和时光。
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多变的忧虑和感慨。他担心自己因为忧虑而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仿佛被火焚烧一般。这种忧虑,既反映了他对于未来的担忧,也揭示了他对于生活的深深眷恋。
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感激和怀念。他听说你住在石门村,与你有着深厚的友谊和默契。这种情谊,让他感到无比珍贵和难忘。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从桂树下隐退出来,不再追求那种世外的桃源生活。这种选择,既体现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厌倦,也反映了他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高士风范的追求和向往。他希望自己能够像高士一样拥有崇高的品德和风范,留下永恒的印记。这种追求,既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也反映了他对于历史的责任感。
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
这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景象。松风吹拂着清澈的瑶瑟,溪水倒映着明亮的月光。这种景象让人感到宁静和舒适,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他希望在自己的家园中安居乐业,享受那份宁静和美好。同时,他也期待能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共同探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