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海水清,水清复见底。
灵源流法泉,斫水刀而痕。
我见顽愚士,灯心拄须弥。
寸樵煮大海,足抹大地石。
蒸沙成饭无,磨砖将为镜。
说食终不饱,直须着力行。
恢恢大丈夫,堂堂六尺土。
枉死埋冢下,可惜孤标物。
这首诗是元代诗人郑允中所创作的《颂其二》。诗中描述了作者看到一位愚者,用一根灯芯支撑着他的须弥山,这让他感到惊讶和不解。同时,他也对这种愚蠢的行为感到困惑,因为他知道这样做是行不通的。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东阳海水清,水清复见底。
注释:东阳,地名,位于今浙江金华。这里指的是作者所居住的地方。海水清澈,可以看见海底。
译文:东阳的海水清澈见底,让人可以清晰地看到水下的景象。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东阳的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之情。灵源流法泉,斫木刀而痕。
注释:灵源,地名,位于今浙江金华。法泉,指泉水。斫木刀,指斧头。痕,指痕迹。
译文:从灵源流出的法泉,砍伐树木留下的斧痕。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法泉的清澈和砍伐树木后的污浊,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谐之美的向往。我见愚者,灯心拄须弥。
注释:愚者,指的是那个用灯心拄着须弥山的愚者。灯心,指灯芯。须弥,印度神话中的山名。
译文:我看到了那个愚者,他用灯心拄着须弥山。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作者见到的那个愚者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种行为的不理解和困惑。寸樵煮大海,足抹大地石。
注释:寸樵,指很小的一把柴火。大海,指广阔的水域。大地石,指地面上的石头。
译文:他把小小的柴火烧成了大海,把地面上的石头抹平了。
赏析:这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愚者行为的讽刺。蒸沙成饭无,磨砖将为镜。
注释:蒸沙成饭,指用沙子做饭,无法煮熟。磨砖为镜,指用磨过的砖块做镜子,无法照出清晰的面容。
译文:他用沙子做饭是无法煮熟的,用磨过的砖块做成镜子也是无法照出清晰的面容。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沙子做饭和磨过的砖块做镜子,表达了作者对愚者行为的无奈和失望。说食终不饱,直须着力行。
注释:说食,指吃饭。终不饱,指无论如何吃都吃不饱。
译文:他说吃饭总是吃不饱,需要用力去做事才能解决。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那个愚者言论的不满和讽刺,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现实困境的无奈和挣扎。恢恢大丈夫,堂堂六尺土。
注释:恢恢,宽广的样子。大丈夫,指有志气、有担当的人。
译文:宽广的大丈夫,就像六尺厚的土墙一样坚实可靠。
赏析:这句诗赞美了那些有志气、有担当的人,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佩和尊重。枉死埋冢下,可惜孤标物。
注释:枉死,指冤死。埋冢下,指死后被埋在土里。孤标物,指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事物。
译文:那些冤枉而死的人被埋在土里,真是可惜他们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品质。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那些冤死之人的同情和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公正和公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