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鸣晚角,雨雪塞云低。
烽举战军动,天寒征马嘶。
出营红旆展,过碛暗沙迷。
塞下曲
北风鸣晚角,雨雪塞云低。
烽举战军动,天寒征马嘶。
注释与赏析:
塞下曲 - 一种古代诗歌形式,通常描写边境或边疆地区的自然景观和军事活动。
北风鸣晚角 - “鸣”表示声音被吹响,”晚角”可能指的是傍晚时分的号角声(在中国古代,号角是用于传递命令和信号的乐器)。”北风”指北方的风吹过的景象。
雨雪塞云低 - 描述的是天气变化,雪花飘落,云雾缭绕,天色昏暗的景象。
烽举战军动 - “烽”在这里指烽火台,是一种古代用来报警的军事设备。当烽火台点燃时,意味着有战事发生,军队需要行动。”战军动”形容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军队的活跃状态。
天寒征马嘶 - 描述了寒冷的天气中,马匹因为寒冷而发出嘶鸣的声音。这里用”天寒”来形容环境的恶劣,用”征马嘶”来表达战争给马匹带来的压力和痛苦。
出营红旆展 - “出营”表示军队离开营地,”红旆展”则形容军队离开时的壮观景象,旗帜飘扬。
过碛暗沙迷 - 描述了军队穿越沙漠的过程,”碛”是一种沙质高原,”暗沙”可能指的是夜晚或光线不足的情况下,沙地变得模糊不清。”迷”表示迷失方向,形容行军困难。
这首诗通过对塞下景象、天气和军事行动的描绘,展现了边塞地区艰苦的环境以及战士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