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室有月。
九衢生人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

【注释】

秋夜吟:秋天夜晚的即兴之作。六街:长安城内南北向的街道,宽六丈。鼓歇:打更声停歇。行人绝:街上行人已尽。九衢:指京城大街。茫茫:空荡荡,形容无一人行走的景象。室有月:室内还有月光。“室”,这里指官署、府第。槐:落叶乔木,古人常在庭院植槐树。土尽:槐树已枯死。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长安城的夜景图——街上行人已绝,只有月光映照在槐树枝干上;官署里一片寂静,只有昏灯还在那里燃烧。这幽冷清寂的氛围中,诗人不禁感慨万端,借古讽今,抒发了他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流露出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全诗构思新颖别致,想象奇特丰富,语言精炼优美,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首句中的“六街”是泛指,指京城里南北向的六条街道。“鼓歇”则是指京城里的更鼓声停了,也就是人们开始休息的时候。而这时,京城里的人流已经稀少得只剩下行人的脚步声了。次句中的“九衢”指的是京城里的东西向的九条街道。“茫茫”则是说这些街道上没有一个人走动。第三句中的“生人”则是指那些还在街上走着的人。他们为什么还要走呢?原来他们是在寻找什么重要的事,所以才不得不在长安城里走个不停。末句中的“土尽”则是指槐树已经枯死了。而那些枯死的槐树之所以会这样,那是因为长安城里的人们已经越来越少了。因此,诗人通过这四句话,描绘出了一个长安城深秋之夜的景象,并且表达了出自己对于这个景象所感受到的情感。

这首诗的开头部分,诗人就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长安城的深秋之夜的景象:街上行人已经绝迹,只有月光映照在槐树枝干上;官署里一片寂静无声,只有昏灯还在孤独地燃烧着。这种幽冷清寂的氛围中,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于是借古讽今,抒发了自己对于现实政治的不满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表达了出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