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僧推后辈,唐本学新经。
外国传香氎,何人施竹瓶。
秋风别李寺,春日向柯亭。
大阮今为郡,看君眼最青。
【注释】
道契:僧人名,上人。越:地名。觐(jìn):拜访。李寺、柯亭:均为地名。
大阮:高僧阮孚,为晋代著名隐士、书法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朋友道契去探望一位高僧的诗。首联两句写道契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颔联描绘道契到访寺庙的情景,并点出所带物品;颈联写道契离开寺院时与僧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尾联写诗人对友人此行的祝福。全诗语言简洁流畅,情景交融,富有情趣。
楚僧推后辈,唐本学新经。
外国传香氎,何人施竹瓶。
秋风别李寺,春日向柯亭。
大阮今为郡,看君眼最青。
【注释】
道契:僧人名,上人。越:地名。觐(jìn):拜访。李寺、柯亭:均为地名。
大阮:高僧阮孚,为晋代著名隐士、书法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朋友道契去探望一位高僧的诗。首联两句写道契的身份和此行的目的;颔联描绘道契到访寺庙的情景,并点出所带物品;颈联写道契离开寺院时与僧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尾联写诗人对友人此行的祝福。全诗语言简洁流畅,情景交融,富有情趣。
与吾如隔万重山出自《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与吾如隔万重山的作者是:皎然。 与吾如隔万重山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与吾如隔万重山的释义是:与吾如隔万重山,意味着彼此之间仿佛隔着重重山峦,形容距离遥远,难以沟通或接近。 与吾如隔万重山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与吾如隔万重山的拼音读音是:yǔ wú rú gé wàn zhòng shān。
这里若论玄与实出自《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这里若论玄与实的作者是:皎然。 这里若论玄与实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这里若论玄与实的释义是:这里若论玄与实,意为在此地若要讨论玄妙与实际的道理。 这里若论玄与实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这里若论玄与实的拼音读音是:zhè lǐ ruò lùn xuán yǔ shí。 这里若论玄与实是《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的第3句。
更添暗彩竞阚看出自《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更添暗彩竞阚看的作者是:皎然。 更添暗彩竞阚看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更添暗彩竞阚看的释义是:增添深色光彩,相互争奇斗艳地观看。 更添暗彩竞阚看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更添暗彩竞阚看的拼音读音是:gèng tiān àn cǎi jìng hǎn kàn。 更添暗彩竞阚看是《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的第2句。 更添暗彩竞阚看的上半句是
素面相呈犹不识出自《在灵峰时为后生造偈》,素面相呈犹不识的作者是:皎然。 素面相呈犹不识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素面相呈犹不识的释义是:素面相呈犹不识:指即使以最真实、不加修饰的面貌出现,后生也难以识别和认识。这里可以理解为,真正的自我或事物的本质往往难以被轻易理解或识别。 素面相呈犹不识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素面相呈犹不识的拼音读音是:sù miàn xiāng
此中会得处处全出自《见挑灯偈》,此中会得处处全的作者是:皎然。 此中会得处处全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此中会得处处全的释义是:此中会得处处全:在这其中领会到的是处处圆满无缺。 此中会得处处全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此中会得处处全的拼音读音是:cǐ zhōng huì dé chù chù quán。 此中会得处处全是《见挑灯偈》的第4句。 此中会得处处全的上半句是:
山声朴直人难见出自《见挑灯偈》,山声朴直人难见的作者是:皎然。 山声朴直人难见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山声朴直人难见的释义是:山声朴直人难见,意指山谷中的声音自然、直接,却难以被人真正理解或察觉。这里“朴直”形容声音的纯真和直接,而“人难见”则表达了这种声音难以被常人感知或领悟的意境。 山声朴直人难见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山声朴直人难见的拼音读音是:shān shēng
拟欲挑来历劫昏出自《见挑灯偈》,拟欲挑来历劫昏的作者是:皎然。 拟欲挑来历劫昏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拟欲挑来历劫昏的释义是:“拟欲挑来历劫昏”意指想要用智慧之光照亮那些历经劫难而陷入黑暗的事物。这里的“挑”比喻以智慧启迪,“历劫昏”则指经历了重重磨难而陷入迷茫的状态。 拟欲挑来历劫昏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拟欲挑来历劫昏的拼音读音是:nǐ yù tiāo lái lì
一灵孤灯当门悬出自《见挑灯偈》,一灵孤灯当门悬的作者是:皎然。 一灵孤灯当门悬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一灵孤灯当门悬的释义是:一灵孤灯当门悬:指的是一盏孤灯在门前的情景,象征着孤独或寂静的氛围。这里的“一灵”可能指灵魂或精神,强调灯的独立与不凡,而“当门悬”则描绘了灯的位置,即挂在门前。整体上,这句诗描绘了一盏孤灯在门前悬挂的景象,寓意着一种清静、超脱或孤独的情感。
争坐藓文稀出自《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争坐藓文稀的作者是:皎然。 争坐藓文稀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争坐藓文稀的释义是:争坐藓文稀:争相坐在长满苔藓的稀疏石纹上。 争坐藓文稀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争坐藓文稀的拼音读音是:zhēng zuò xiǎn wén xī。 争坐藓文稀是《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的第2句。 争坐藓文稀的上半句是:共题诗句遍。
共题诗句遍出自《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共题诗句遍的作者是:皎然。 共题诗句遍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共题诗句遍的释义是:共同在庭石上题写诗句,遍布各处。 共题诗句遍是唐代诗人皎然的作品,风格是:诗。 共题诗句遍的拼音读音是:gòng tí shī jù biàn。 共题诗句遍是《与邢端公李台题庭石联句》的第1句。 共题诗句遍的下半句是:争坐藓文稀。 共题诗句遍的全句是:共题诗句遍
送王山人游庐山 千里访灵奇,山资亦相随。 叶舟过鹤市,花漏宿龙池。 峰顶应闲散,人间足别离。 白云将世事,吾见尔心知。 注释: 1. 千里访灵奇:形容远行至山中探寻奇特之处。 2. 山资亦相随:山中的资源也随着一起旅行。 3. 叶舟过鹤市:用树叶装饰的小船经过鹤居住的市场。 4. 花漏宿龙池:在花间漏夜住宿,宿在龙池边。 5. 峰顶应闲散:山顶应该能让人感到放松和自在。 6. 人间足别离
【注释】 ①禀:通“禀”,禀告。 ②尔:指云泉。 ③龙窟:传说中神龙藏身的地方。 ④鹭涛:形容水鸟飞翔时激起的波涛。 ⑤剡路:剡县,今属浙江,是著名的佛教圣地。禅侣:指僧侣。曹:指僧人。 【译文】 谁能不欣赏云海、泉水呢? 你却特别钟爱这云泉的清高。 投下石子轻击水中的洞穴, 面对溪流发出笑语。 折来荷叶做成片席, 用水洒在身上洗去尘埃。 在剡县路遇修行者, 他一定会问你的姓名。 【赏析】
送沙弥大智游五台童年随法侣,家世本儒流。 章句三生学,清凉万里游。 云归龙沼暗,木落雁门秋。 长老应相问,传予向祖州。 注释与赏析: 童年随法侣,家世本儒流。 - 注释:年少时跟随佛法的伴侣学习,家族世代都是儒家学者。 - 赏析:此句表达了作者从小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以及家族传统的儒家学问。这种背景可能使他在成长过程中,既接受了佛教的教育,又继承了儒家的传统。 章句三生学,清凉万里游。
注释: 白版年犹小,黄花褐已通。 —— 白板年岁尚小,黄土高原已经通行。 若为诗思逸,早欲似休公。 —— 如果只有诗情飘逸,早就想像陶公那样隐退了。 迈俗多真气,传家有素风。 —— 超俗的人有很多真性情,传家的都有朴素的风气。 应须学心地,宗旨在关东。 —— 应该学习的是心地,宗旨在关东。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给朋友长文的诗,表达了对友人游历京华、归隐田园生活的期望和祝愿。 首句“白版年犹小
秋日送择高上人往江西谒曹王 超然独游趣,无限别山情。 予病不同赏,云闲应共行。 斋容秋水照,香氎早风轻。 曾被陈王识,遥知江上迎。 注释: 1. 秋日送择高上人往江西谒曹王 - 注释:在秋天的时候,我送给一位名叫择高的人前往江西拜访曹王。 2. 超然独游趣 - 注释:他超然独立地进行游览,充满了趣味。 3. 无限别山情 - 注释:他对离别家乡的山峦有着无尽的情感。 4. 予病不同赏 - 注释
注释: 北期何意促,蕙草夜来繁。北期:指远行的时间已经迫近。何意促:为什么如此急促?蕙草:一种香草,这里比喻吴冯的远行。夜来繁:夜晚更加繁茂。 清月思淮水,春风望国门。清月:明亮的月光。思淮水:思念家乡的淮水。国门:国都的门。 此时休旋逸,万里忽飞翻。此时:此刻。旋:旋转,此处作动词用,意为回环。逸:安逸。飞翻:像飞翔一样。形容吴冯在旅途中的豪迈心情。 孤琴为我援。山阴:地名,在今浙江绍兴。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