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昔祖师教,了空无不可。
枯槁未死身,理心寄行坐。
仁公施春令,和风来泽我。
生成一草木,大道无负荷。
论入空王室,明月开心胸。
性起妙不染,心行寂无踪。
若非禅中侣,君为雷次宗。
比闻朝端名,今贻郡斋作。
真思凝瑶瑟,高情属云鹤。
抉得骊龙珠,光彩曜掌握。
若作诗中友,君为谢康乐。
盘薄西山气,贮在君子衿。
澄澹秋水影,用为字人心。
群物如凫鹥,游翱爱清深。
格居第一品,高步凌前躅。
精义究天人,四坐听不足。
伊昔柳太守,曾赏汀洲蘋。
如何五百年,重见江南春。
公每省往事,咏歌怀昔辰。
以兹得高卧,任物化自淳。
还因访禅隐,知有雪山人。

宿昔祖师教,了空无不可。

枯槁未死身,理心寄行坐。

仁公施春令,和风来泽我。

生成一草木,大道无负荷。

论入空王室,明月开心胸。

性起妙不染,心行寂无踪。

若非禅中侣,君为雷次宗。

比闻朝端名,今贻郡斋作。

真思凝瑶瑟,高情属云鹤。

抉得骊龙珠,光彩曜掌握。

若作诗中友,君为谢康乐。

盘薄西山气,贮在君子衿。

澄澹秋水影,用为字人心。

群物如凫鹥,游翱爱清深。

格居第一品,高步凌前躅。

精义究天人,四坐听不足。

伊昔柳太守,曾赏汀洲蘋。

如何五百年,重见江南春。

公每省往事,咏歌怀昔辰。

以兹得高卧,任物化自淳。

还因访禅隐,知有雪山人。

【注释】:宿昔:以前。祖师:佛门中的老师或导师。了空无不可:一切皆空,无有可执着之处。枯槁:干涸。理心:修持之心。仁公:仁德之公,这里指贤明的长官。施春令:施予春天的恩德。骊龙珠:指龙颔下的珠子,是龙珠的象征物。谢康乐:南朝宋诗人谢灵运(385-433),小名客儿,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赏析】:这首诗是酬答于中丞使君对作者卧病期间所写诗歌的回复之作。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生活和佛教的领悟和理解,也表达了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和敬仰之情。

首联“宿昔祖师教,了空无不可。” 表示自己一直以来都秉承着祖师的教诲,明白一切皆空的理念,并且无所执着。

第二联“枯槁未死身,理心寄行坐。” 表明自己的身体虽然已经干枯,但是精神依然健旺,将修持之心寄托在行走坐卧之中。

第三联“仁公施春令,和风来泽我。” 表示贤德的长官给予春天的恩泽,使得万物得以生长,自己也因此受益。

第四联“生成一草木,大道无负荷。” 表示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生成的,而人类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不要给自己带来过多的负担和压力。

第五联“论入空王室,明月开心胸。” 表示自己的思考已经进入了佛法的境界,心境如同明亮的月光一样宁静。

第六联“性起妙不染,心行寂无踪。” 表示自己的本性是非常美好的,不会被世俗的纷扰所污染。同时,自己的心行也是寂静无踪的,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第七联“若非禅中侣,君为雷次宗。” 表示如果不是与禅宗有缘的人,那么这个人就是雷次宗那样的禅宗大师了。

第八联“比闻朝端名,今贻郡斋作。” 表示听到朝廷中有贤明之人的名字,因此特地来到郡斋与他进行交流。这里也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敬仰和尊敬之情。

第九联“真思凝瑶瑟,高情属云鹤。” 表示自己的思想如同瑶瑟一样清澈透明,情感如同云鹤一样高雅脱俗。

第十联“抉得骊龙珠,光彩曜掌握。” 表示找到了宝贵的智慧和知识,这些智慧和知识可以为自己所用,也可以为他人所用。

第十一联“若作诗中友,君为谢康乐。” 表示如果能够成为诗中的朋友,那么这个人就是谢灵运那样的大诗人了。

第十二联“盘薄西山气,贮在君子衿。” 表示盘薄山的山气被君子的气质所吸引和凝聚。这里的“君子”可以理解为贤明之士或者有德行的人。

第十三联“澄澹秋水影,用为字人心。” 表示澄淡的秋水映衬出自己的内心世界,用这样的心境去书写文章能够更好地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第十四联“群物如凫鹥,游翱爱清深。” 表示周围的万物如同飞鸟一般自由自在,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生命的真正意义。

第十五联“格居第一品,高步凌前躅。” 表示自己格物致知的能力位居榜首,并且在前行的道路上超越了前人的成就。

第十六联“精义究天人,四坐听不足。” 表示自己的学问精深,已经达到了与天地合一的境界,不需要再多听别人的讲解。

第十七联“伊昔柳太守,曾赏汀洲蘋。” 表示过去有一个贤明的太守曾经欣赏过汀洲的苹花。这里的“伊昔”可以理解为回忆过去的情景。

第十八联“如何五百年,重见江南春。” 表示经历了五百年的时光之后,终于再次见到了江南的美丽春天。这里的“如何”可以理解为感慨时光变迁。

第十九联“公每省往事,咏歌怀昔辰。” 表示公经常回顾往事并吟诵诗歌来怀念往昔的时光。这里的“公”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朋友或者知己。

第二十联“以兹得高卧,任物化自淳。” 表示通过这样的修行获得了高洁的品格,能够随心所欲地随和自然。这里的“以兹”可以理解为凭借这样的修行。

第二十一联“还因访禅隐,知有雪山人。” 表示为了寻求禅宗的奥秘而去拜访隐居之地,并且知道那里有一位精通佛法的高人。这里的“雪山”可以理解为藏传佛教中的一种修行场所或者地名。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每句七个字,遵循了传统的五言绝句形式。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既表达了诗人对佛教的理解和领悟,也展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