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木纷如麻,高松自孤直。
愿得苦寒枝,与君比颜色。
故乡眇天末,羁旅沧江隅。
委质在忠信,苦心无变渝。
何繇表名义,赠君金辘轳。
何以美知才,投我悬黎珠。
遽为千里别,南风思越绝。
爱君随海鸥,倚棹宿沙月。
不栖恶木上,肯蹈巴蛇穴。
一上萧然峰,拟踪幽人辙。
晨兴独西望,郢水期溯沿。
夜到洞庭月,秋经云梦天。
黎生知吾道,此地不潸然。
欲寄楚人住,学拿渔子船。
奈何北风至,搅我窗中弦。
游子动归思,江蓠亦绵绵。
箧中封禅书,欲献无由缘。
岂乏晨风翼,翻飞到日边。

【注释】

(1)答黎士曹:诗人写给友人黎士曹的信。

(2)适越后之楚:在去楚国之后,又回到越国。

(3)纷如麻:形容树林茂盛,枝叶交错。

(4)高松:指高大挺直的松树。

(5)苦寒枝:指松树在严冬时仍保持的苍劲、挺拔的形态。

(6)天末:指天的边缘或尽头。

(7)沧江隅:指沧江边上。

(8)委质:献出自己的一片心意。

(9)忠信:忠诚和诚信。

(10)变渝:改变。

(11)金辘轳:用金做的车辘轳。辘轳是古代用来绞取水的器具。

(12)美知才:赞美对方的才华。

(13)悬黎珠:传说中的一种宝珠,比喻珍贵的人才。

(14)沧江隅:指沧江边。

(15)萧然峰:形容山势高峻,孤峭。

(16)幽人辙:隐居的人的车迹。

(17)郢水:指流经楚国都城的郢水,这里指楚地。

(18)云梦天:即“云梦泽”,古泽名,位于长江中游南岸。

(19)郢水期溯沿:指期待着沿着郢水逆流而上。

(20)洞庭月:指洞庭湖中的月亮。

(21)云梦天:即“云梦泽”,古泽名,位于长江中游南岸。

(22)黎生:即黎士曹。

(23)学拿渔子船:学做渔民的生活。

(24)北风:指北方的寒风。

(25)窗中弦:指窗户上挂着的琴弦。

(26)游子:诗人自喻,指自己像流浪在外的人。

(27)江蓠:香草名,又名蕙。

(28)箧中封禅书:指诗稿被收藏于箱中。

(29)欲献无由缘:想要献给君王却没有机会。

(30)岂乏晨风翼:难道没有像晨风一样助我飞翔的翅膀吗?

【赏析】

《答黎士曹》是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酬答给友人黎士曹的一封信。全诗以写景为主,抒发了诗人对友人黎士曹的深情厚谊和对其归隐生活的向往之情。诗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首联两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以“楚木纷如麻,高松自孤直”起兴,描述了楚地树木茂盛的景象以及高大挺直的松树。这两句既展示了楚国大地上的自然风貌,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深眷恋。颔联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楚地的自然景观。诗人以“愿得苦寒枝,与君比颜色”表达了自己渴望结交志同道合之人的愿望,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黎士曹的思念之情。

颈联两句,诗人以“故乡眇天末,羁旅沧江隅”开篇,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远离家乡的无奈与孤独。尾联两句,诗人以“委质在忠信,苦心无变渝”表达了自己坚守信仰、忠诚不渝的决心。这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自己品格的要求,也表达了他对黎士曹的期望。

中间四句,诗人以“何繇表名义,赠君金辘轳”开头,表达了自己希望黎士曹能够明白自己的志向并给予帮助的心情。接着,诗人以“何以美知才,投我悬黎珠”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对方赏识的心情。最后,诗人以“遽为千里别,南风思越绝”收束全诗,表达了自己对黎士曹的不舍之情。

尾联两句,诗人以“爱君随海鸥,倚棹宿沙月”起笔,表达了自己愿意追随黎士曹一起生活的决心。然后,诗人以“不栖恶木上,肯蹈巴蛇穴”进一步描绘了自己的性格特点。最后,诗人以“一上萧然峰,拟踪幽人辙”收束全诗,表达了自己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其特点是节奏匀称,音韵和谐,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感情表达,将楚地的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情怀融入诗篇之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同时,诗人还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主题,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