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邀省客,贫寺人过少。
锦帐惟野花,竹屏有窗筱。
朝行石色净,夜听泉声小。
释事情已高,依禅境无扰。
超遥长路首,怅望空林杪。
离思从此生,还将此心了。

【注释】

鲁公:指李邕。省客:指李邕邀请的客人。圆宿寺:即圆照寺,又称圆通寺、慈恩寺。位于长安城西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南),是唐玄宗时所建,唐肃宗赐名“圣寿”,唐代著名僧人鉴真曾在此讲经说法。王员外:指王圆宿,颜真卿的朋友。圆宿寺兼送员外使回:颜真卿在这首诗中奉酬李邕的邀请,写了《奉酬颜使君真卿王员外圆宿寺兼送员外使回》这首诗,同时送别他的朋友王员外。石色净:石头经过雨水的冲刷,显得格外洁净。竹屏:竹制的屏风。窗筱:窗棂上刻有小竹子,也称作棂格。依禅境无扰:在寺院里,一切烦恼都没有了。释事:佛教称佛所说的法和僧所做的事。事情已高:指心地清净。依禅境:指在禅的境界里。空林杪:空寂的树林顶端。

【赏析】

此诗作于唐天宝十一年(752)春。诗人为应李邕之请,赴长安拜访,途经永泰寺,与好友王圆宿相会。当时正值初春二月,天气晴朗,诗人游览了永泰寺后,写下此诗赠王员外。全诗四句,写景抒情,浑然一体。

首联点出题旨,表明自己因李邕之约,前来拜访。“鲁公”指李邕。“邀省客”即请来贵客,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王圆宿。

颔联两句描写寺庙环境。“锦帐惟野花”,“锦帐”指华美的帐子,用来形容寺院的华丽和富丽堂皇。“野花”指自然生长的花草,用来形容寺院周围自然环境的清新和幽静。

颈联两句描写寺院中的景色和声音。“朝行石色净”,“石色”形容石头的颜色,“净”则是指明亮清洁。“夜听泉声小”,“泉声”指泉水的声音,“小”则是指声音细小。这两句写出了在寺院中行走和休息时的所见所闻,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尾联两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心境。“释事情已高”,意思是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依禅境无扰”,则是说在这样的境界中没有烦恼和困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领悟,也反映出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最后一句,“超遥长路首,怅望空林杪”,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之情的深深感慨,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期许和憧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