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生白榆,白榆直上连天根。高枝不知几万丈,世人仰望徒攀援。
谁能上天采其子,种向人间笑桃李。因问老仙求种法,老仙咍我愚不答。
始知此道无所成,还如瞽夫学长生。

【注释】

天下生白榆——在天下生长的榆树。白榆:指榆树。

直上连天根——笔直地直插云霄。

高枝不知几万丈——不知道有多少丈(1丈=3.3米)。

世人仰望徒攀援——世间之人抬头望树,只能攀援。

谁能上天采其子——世上谁有本事到天上去摘取它的籽呢?

种向人间笑桃李——种下这些籽,就像在人间种下了桃和李一样,能带来欢乐和果实。

老仙(仙人)求种法——向老神仙请教种植的方法。

老仙咍我愚不答——老神仙笑我愚蠢而不回答我的问题。

始知此道无所成——才认识到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

还如瞽夫学长生——还不如盲人学习长寿。瞽夫:指盲人。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借对榆树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因问老仙求种法,老仙咍我愚不答”的困惑,最后得出了“还如瞽夫学长生”的结论。全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开头四句写榆树的高大、挺拔。“天下生白榆”,说明榆树遍布天下;榆树“直上连天根”,写出了树木的高度。接着,诗人由树写到人,说世上的人只能仰视而不可及,无法达到树的高度。这两句运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榆树之高大,突出了诗人对榆树的高超与卓越。

中间八句写诗人向老仙求教,但老仙并不回答。诗人由此感叹:世上哪有真正能够成功的办法呢?于是,他发出了“还如瞽夫学长生”这样的感慨。“瞽夫”就是盲人。诗人通过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即选择一种平凡、朴素、真实的生活,而不愿追求那种虚无缥缈的长生不老之术。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可贵。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寓意深刻。通过对榆树的生长特点和人生道路的思考,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同时,诗中的比喻手法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