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览高逸传,山僧有遗踪。
佐游继雅篇,嘉会何繇逢。
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
春晖遍众草,寒色留高松。
缭绕彩云合,参差绮楼重。
琼葩洒巾舄,石瀃清心胸。
灵境若可托,道情知所从。

【注释】:

奉陪陆使君长源诸公游支硎寺 :奉陪,陪同;陆使君,指陆龟蒙;长源诸公,指陆龟蒙等人;支硎寺,位于浙江桐庐县。支硎山为吴越名胜,山上有支硎寺,风景秀丽。《高逸传》:指晋代葛洪《抱朴子内篇.遗慎》中“神仙”一传。

尝览高逸传,山僧有遗踪:曾浏览过葛洪《抱朴子·内篇·遗慎》。山僧,僧人。遗踪:前人的足迹、行迹。

佐游继雅篇,嘉会何繇逢:我陪伴你们游览寺庙,这是美好的聚会呀!佐游:陪同游览。雅篇:优美、高雅的篇章。

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尘世,人世间。即:就。下界:人间。色天:佛教中的“色”,指世间万物,色天指天界。上峰:山峰的顶端。

春晖遍众草,寒色留高松:春天的阳光普照到各种草木之上,寒冷的颜色却留在了挺拔的松树之间。

缭绕彩云合,参差绮楼重:缭绕:环绕。彩云:五彩缤纷的云彩。绮楼:华丽的楼阁。

琼葩洒巾舄,石瀃清心胸:琼葩:玉花(美玉)。洒巾舄:洒在衣帽之上。瀃,水激流的样子。清:清澈,明净。

灵境若可托,道情知所从:灵境,指佛门中的清净世界。道情,佛家的修行之道。所从:所依循的道路或方法。

【赏析】:

此诗写于唐肃宗上元年间(760—761),当时诗人与陆龟蒙等一批文人一起游览支硎寺,作《奉陪陆使君长源诸公游支硎寺》一诗,以抒发自己对佛教净土世界的向往之情。全诗四十二行,每行七个字。

起句“奉陪陆使君长源诸公游支硎寺”点明题旨,交代出游的时间、地点和随行的友人。陆龟蒙(720—805),字鲁望,自号天随子,今江苏苏州人。他早年举进士不第,曾做过小官,但仕途坎坷,终老江湖,晚年寄情山水,过着隐士生活。

第二句“尝览高逸传”。这里指的是诗人读到了葛洪的《高逸传》,其中记载了不少古代隐居山林、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士。如陶渊明、阮籍、刘伶等人。这些人物都是诗人仰慕的对象。

“山僧有遗踪。”意思是说,这些高士的事迹已经成了后人传诵的故事,他们的遗迹还保存在山林之中。诗人由此联想到自己,想到自己虽然也曾努力追求高尚的人格,但最终没有成为高士。

接下来两句:“佐游继雅篇。嘉会何繇逢?”意思是说,自己有幸陪伴陆龟蒙等人游览寺庙,这真是难得的盛事啊!这里用“佐游”二字,既表现了自己陪同友人游历的乐趣,也表明自己在这次出游中是受到陆龟蒙等人的邀请而参加的。

“尘世即下界,色天当上峰。”意思是说,人世间就是尘世,而佛家所说的色天却是上界。这里的“色天”是指佛门中的清净世界,是一个脱离了人间红尘的地方。

“春晖遍众草,寒色留高松。”意思是说,春天的阳光普照到各种草木之上,寒冷的颜色却留在了挺拔的松树之间。这里的“春晖”和“寒色”都是比喻,分别指阳光和严寒,都用来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缭绕彩云合,参差绮楼重。”意思是说,缭绕的彩云在空中飘荡,美丽的楼阁错落有致地排列着。这里的“缭绕”和“参差”都是形容景物的美妙之处。

“琼葩洒巾舄,石瀃清心胸。”意思是说,美玉般的花朵洒落在衣服和帽子上,清凉的水波荡涤着我的胸怀。这里的“琼葩”和“石瀃”都是形容景物之美。

最后两句:“灵境若可托,道情知所从。”意思是说,要想真正达到佛门中的清净世界,就必须遵循佛法修行。这里的“灵境”是指佛门中的净土世界,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这首诗是作者在唐肃宗时期所写的一首咏怀之作。当时唐朝社会正处于动乱时期,许多文人士大夫纷纷逃避到山林之中寻找避世之地。诗人也不例外,他曾经隐居过庐山、匡庐等地,过着隐士的生活。然而随着战乱的不断发生,他也不得不离开隐居之所,重新回到尘世之中。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