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凉远景中,雨色缘山有。
云送满洞庭,风吹绕杨柳。
萧萧解轻袂,尽日随林叟。

【注释】

苍凉:荒凉。缘(yuán):附着。满:布满。洞庭:今属湖南,古称“云梦”。萧萧:风声。林叟:山中隐士。解:解开。轻袂:指女子的衣襟。

【赏析】

这首诗描写洞庭湖畔微雨的景象。首句写远景,次句点出雨色,三四句描绘湖面景色,最后两句写人与物。诗中运用了拟人和衬托手法,将雨、云、树、人融为一体,使画面生动而富有诗意。全诗语言清丽自然,意境清新幽远。

集汤评事衡湖上望微雨

《新唐书·文艺传》记载:“张九龄……以文章进,授弘文馆直学士。时李乂、宋之问、沈佺期等文词繁艳,于朝野革薄,天下靡然学者,于是益、龄辈皆绝其源,一变旧体。”可见在唐代,诗歌创作是受到高度重视的。张九龄在文学上的成就也是很高的。他的作品多反映时代风云变幻,抒发政治抱负和怀才不遇之感。他的一些名篇如《感遇》、《感兴五首》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集汤评事衡湖上望微雨》,是诗人在一次登临衡湖时有感而作的七言律诗。

首句“苍凉远景中”,便勾勒出了一幅苍茫辽阔的远景图。“苍凉”二字,既写出了天气阴沉、寒气袭人的阴雨天的氛围,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忧郁之情。“苍凉远景”之中,又暗含着作者对时局的担忧之情。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在后来的《感遇三首》《答秘书监贺知章书》中都有深刻的体现。

次句“雨色缘山有”,则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雨景。“雨色”二字,不仅表明了天气,也暗含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而“缘山”二字,则更增添了一种朦胧之美,让人感到了雨丝绵绵,似乎连着天际。

“云送满洞庭”,这一句是全诗的高潮部分。“云送”二字,不仅描绘了天空中的云彩,也暗示了国家的命运如同那漫天飞舞的云朵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危机感。“满洞庭”三字,则更加突出了洞庭湖的浩渺和宽广,让人不禁联想到国家的疆域和版图。

“风吹绕杨柳”,这句诗通过描绘风吹杨柳的景象,进一步烘托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杨柳依依,仿佛在诉说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而“绕”字的使用,则让这个场景更加生动活泼,也更加富有诗意。

“萧萧解轻袂,尽日随林叟”,这句诗则描绘了一个悠闲自在的生活场景。“萧萧”二字,不仅形容了树叶的飘落声,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而“尽日”二字,则表示了这种生活状态的持续时间之久。“随林叟”三个字,则让人想到了一个悠然自得的山林隐士。这位林叟仿佛成为了诗人的精神寄托和避世理想的象征。

【译文】

苍茫远景中,雨色缘山有。

云送来满洞庭,风吹绕柳树和杨树。

风吹动树叶沙沙作响,整天跟着隐居的林子老头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