炀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
日作及身祸,以为长世谋。
居常耻前王,不思天子游。
意欲出明堂,便登浮海舟。
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
河淮可支合,峰𡻮生回沟。
封陨下泽中,作山防逸流。
船𦫃状龙鹢,若负宫阙浮。
荒娱未央极,始到沧海头。
忽见海门山,思作望海楼。
不知新都城,已为征战丘。
当时有遗歌,歌曲太冤愁。
四海非天狱,何为非天囚。
天囚正凶忍,为我万姓雠。
人将引天钐,人将持天锼。
所欲充其心,相与绝悲忧。
自得隋人歌,每为隋君羞。
欲歌当阳春,似觉天下秋。
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
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
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
吾闻古贤君,其道常静柔。
慈惠恐不足,端和忘所求。
嗟嗟有隋氏,惛惛谁与俦。
诗句与译文:
1. 炀皇嗣君位,隋德滋昏幽。日作及身祸,以为长世谋。
- 注释: 炀帝继承皇位,隋朝的德行变得昏庸。他每天做自己应得的灾祸,却认为这是为长远考虑。
2. 居常耻前王,不思天子游。意欲出明堂,便登浮海舟。
- 注释: 平时以以前的帝王为耻,不思念天子的游乐。他意图离开皇宫,登上了海上船只。
3. 令行山川改,功与玄造侔。河淮可支合,峰峦生回沟。封陨下泽中,作山防逸流。船𦫃状龙鹢,若负宫阙浮。
- 注释: 命令一出,山川改变,功绩可以和玄奘媲美。黄河、淮河可以互相连接,山峰河流在回环中生成新的形态。陨石落入沼泽中心,作为山脉阻挡了洪水的流动。船只的形状像龙船或鹢鸟,似乎负着宫殿漂浮。
4. 荒娱未央极,始到沧海头。忽见海门山,思作望海楼。
- 注释: 沉迷娱乐到了极点,才抵达了沧海的边缘。突然看见海门山,就想到建造望海楼。
5. 不知新都城,已为征战丘。当时有遗歌,歌曲太冤愁。四海非天狱,何为非天囚。天囚正凶忍,为我万姓雠。
- 注释: 他们不知道新都城已经变成了战场废墟。当时的遗民还唱着悲歌,歌声充满冤屈的哀愁。天下并不是天然的牢狱,为何成了天界的囚犯?天界的囚徒正是凶残残忍的统治者,成为了百姓们的仇人。
6. 人将引天钐,人将持天锼。所欲充其心,相与绝悲忧。自得隋人歌,每为隋君羞。
- 注释: 人们开始引导上天使用钐(一种兵器),人们开始手持天工来凿开。他们的愿望是填满人们的心胸,相互之间断绝悲哀忧愁。自从听到了隋人的歌声,我每次听到都会感到羞愧。
7. 欲歌当阳春,似觉天下秋。更歌曲未终,如有怨气浮。奈何昏王心,不觉此怨尤。遂令一夫唱,四海欣提矛。
- 注释: 想要唱歌,就像春天一样明媚;似乎感觉到了秋天的气息。当歌曲还没结束,怨气已经上浮。可惜的是那昏庸的君王,没有察觉到这怨恨。于是让一个人唱起了歌,整个四海都振奋起来拿起了武器。
8. 吾闻古贤君,其道常静柔。慈惠恐不足,端和忘所求。嗟嗟有隋氏,惛惛谁与俦。
- 注释: 我听说古代的贤臣,他们的治国方式总是温和柔和的。即使施以慈爱和恩惠也担心不够,保持端正和平的态度忘却一切欲望。唉!有隋这个王朝真是糊涂啊,谁能和他相比。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和古代贤君的仁慈治理,表达了对隋炀帝统治下的人民疾苦和对古代贤君理想的向往和赞美。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如“日月”象征隋炀帝的权力和威严,“山川”象征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歌谣”则象征着人民的声音和愿望。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述和对比,作者揭示了隋炀帝统治下的悲惨现实和人民的苦难。整首诗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