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未偃兵,儒生预戎事。
功劳安可问,且有忝官累。
昔常以荒浪,不敢学为吏。
况当在兵家,言之岂容易。
忽然向三岭,境外为偏帅。
时多尚矫诈,进退多欺贰。
纵有一直方,则上似奸智。
谁为明信者,能辨此劳畏。

诗句释义

1 天下未偃兵:天下没有停止战争的意思。

  1. 儒生预戎事:儒生参与军事事务。

  2. 功劳安可问:功劳怎么能去询问?这表达了一种对军人的赞扬和对其付出的尊重。

  3. 且有忝官累:我竟然有愧于官职。”忝”是谦辞,表示自己有愧。

  4. 昔常以荒浪:以前经常被荒废或忽视。

  5. 不敢学为吏:我不敢学习做地方官吏。

  6. 况当在兵家:更何况我在军队中。

  7. 言之岂容易:说这些事情难道容易。

  8. 忽然向三岭:突然被任命为三岭地区的长官。

  9. 境外为偏帅:作为境外的地方统帅。

  10. 时多尚矫诈:当时崇尚的是欺诈。

  11. 进退多欺贰:在进与退的过程中有很多欺骗和不忠诚的情况。

  12. 纵有一直方:即使有一个正直的人存在。

  13. 则上似奸智:那么上级就像狡猾和智慧的同义词。

  14. 谁为明信者:谁能成为诚实可靠的人呢?

  15. 能辨此劳畏:能够辨别这种辛苦和危险。

    译文

    天下还没有停歇过战争,儒生却参与了军事行动。我们这些军人的功劳哪里可以去问?只是我们愧对于官职而已。我以前曾经被荒废,所以我不敢去做地方官员。更何况我正在军队中,这些话怎么能轻易说出?我突然被任命为三岭地区的长官,境外的地方统帅。当时的风气崇尚的是欺诈,进与退中充满了欺骗和不忠。即使有一个正直的人存在,那上级也像狡猾和智慧的同义词。谁能成为诚实可靠的人呢?他能识别这种辛苦和危险吗?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讽刺诗,通过对比儒生的谦逊与军人的勇敢,以及军人在战争中的辛勤和危险,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同时,通过对儒生的赞美和对军人的批评,反映了诗人对不同职业的理解和尊重。此外,诗中还揭示了社会风气的不良,即崇尚欺诈和不忠,这是对社会的一种警示和批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