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桃李月,颜色共花宜。
回脸莲初破,低蛾柳并垂。
望山多倚树,弄水爱临池。
远被登楼识,潜因倒影窥。
隔林徒想像,上砌转逶迤。
谩掷庭中果,虚攀墙外枝。
强持文玉佩,求结麝香缡。
阿母怜金重,亲兄要马骑。
把将娇小女,嫁与冶游儿。
自隐勤勤索,相要事事随。
每常同坐卧,不省暂参差。
才学羞兼妒,何言宠便移。
青春来易皎,白日誓先亏。
僻性嗔来见,邪行醉后知。
别床铺枕席,当面指瑕疵。
妾貌应犹在,君情遽若斯。
的成终世恨,焉用此宵为。
鸾镜灯前扑,鸳衾手下隳。
参商半夜起,琴瑟一声离。
努力新丛艳,狂风次第吹。
【译文】
昔日桃花月下,你我同花共艳。
转脸莲叶初开,低头柳枝并垂。
望山多倚树,弄水爱临池。
远被登楼识,潜因倒影窥。
隔林徒想像,上砌转逶迤。
谩掷庭中果,虚攀墙外枝。
强持文玉佩,求结麝香缡。
阿母怜金重,亲兄要马骑。
把将娇小女,嫁与冶游儿。
自隐勤勤索,相要事事随。
每常同坐卧,不省暂参差。
才学羞兼妒,何言宠便移。
青春来易皎,白日誓先亏。
僻性嗔来见,邪行醉后知。
别床铺枕席,当面指瑕疵。
妾貌应犹在,君情遽若斯。
的成终世恨,焉用此宵为。
鸾镜灯前扑,鸳衾手下隳。
参商半夜起,琴瑟一声离。
努力新丛艳,狂风次第吹。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闺怨诗,通过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她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渴望,以及对现实无情的无奈和愤懑:
首联:“昔年桃李月,颜色共花宜”,回忆起往日的甜蜜时光,那时你我一同欣赏美丽的花朵,共同享受着美好时光。这里的“桃李”象征着美好的时光,而“颜色共花宜”则表示那时我们的感情如同花儿一样美丽和谐。然而如今这种美好已经不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痛苦和无尽的思念。
颔联:“回脸莲初破,低蛾柳并垂。”这里描绘了一个画面,即女子回头看到刚刚盛开的荷花,同时也看到了垂柳的枝条轻轻摇曳。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季节的变化,也表现出女子内心的变化。从开始的欣喜到后来的悲伤,再到现在的无奈和无助。这个过程中,她的心情经历了巨大的起伏,从最初的快乐到现在的痛苦,再到最后的无奈和绝望。
颈联:“望山多倚树,弄水爱临池。”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又孤独的生活状态。望着远方的高山,女子总是喜欢靠着树木;而每当闲暇之时,她则会到水中嬉戏,享受那份宁静和自由。然而,尽管生活看似平淡无奇,但她的内心却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痛苦。这份思念和痛苦让她无法摆脱内心的困扰,只能在梦中寻找安慰和解脱。
尾联:“别床铺枕席,当面指瑕疵。”这两句诗描绘了一个场景:女子独自躺在床上,面对着床头的枕头和席子,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思念和痛苦。她的手指指向枕头和席子上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细节都似乎在诉说着她的痛苦和无奈。这些细节不仅代表了她对丈夫的依恋和不舍,更反映了她内心的挣扎和困惑。
最后两联:“努力新丛艳,狂风次第吹。”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坚韧而不屈的精神风貌。尽管面临困境和挑战,但女子仍然努力追求新的希望和机会。她相信风雨之后总会有彩虹出现。这种精神不仅显示了她的坚强和勇气,也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