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弥漫接天回,一点君山似措杯。
暝色已笼秋竹树,夕阳犹带旧楼台。
湘南贾伴乘风信,夏口篙工厄溯洄。
后侣逢滩方拽𥮘,前宗到浦已眠桅。
俄惊四面云屏合,坐见千峰雪浪堆。
罔象睢盱频逞怪,石尤翻动忽成灾。
胜凌岂但河宫溢,坱轧浑忧地轴摧。
疑是阴兵致昏黑,果闻灵鼓借喧豗。
龙归窟穴深潭漩,蜃作波涛古岸隤。
水客暗游烧野火,枫人夜长吼春雷。
浸淫沙市儿童乱,汨没汀洲雁鹜哀。
自叹生涯看转烛,更悲商旅哭沈财。
樯乌㪷折头仓掉,水狗斜倾尾缆开。
在昔讵惭横海志,此时甘乏济川才。
历阳旧事曾为鳖,鲧穴相传有化能。
闭目唯愁满空电,冥心真类不然灰。
那知否极休徵至,渐觉宵分曙气催。
怪族潜收湖黯湛,幽妖尽走日崔嵬。
紫衣将校临船问,白马君侯傍柳来。

【赏析】

此诗为七律,共四十六韵。首联写洞庭湖浩瀚无边;颔联写夕阳映照下君山与洞庭相辉相映的景象;颈联写湘南贾人乘船顺风而下;尾联写湘江口的险要景象。

全诗以“遭风”为题,描写了诗人乘舟沿湘水而行,一路所见所感的壮丽景色和艰难历程,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前途的担忧之情。

“洞庭弥漫接天回,一点君山似措杯。”首联写洞庭湖浩瀚无边,湖水连天,一望无际。诗人登上君山远眺,只见湖水如酒,波光粼粼,恰似一个酒杯倒扣在水中。这两句诗以“洞庭”、“君山”为景,写出了洞庭湖的浩渺无际,同时也描绘出了君山的美丽风光。诗人站在高处,俯视着脚下的湖水,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想到了国家的大好河山,想到了自己所处的时代,也想到了自己的身世遭遇。他不禁感叹道:“遭风二十韵”,意思是说,自己经历了这么多的风风雨雨,终于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国度。这一联是全诗的开篇,也是整首诗的主题所在,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暝色已笼秋竹树,夕阳犹带旧楼台。”颔联写夕阳映照下君山与洞庭相辉相映的景象。诗人继续观察四周的环境,发现天色已经暗下来了,周围的秋竹林木也被夜色笼罩,一片寂静。而那夕阳依旧挂在天空中,仿佛还在留恋着什么。这两句诗既描写了眼前的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受。他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言表的感慨。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自己的亲人和朋友,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这一联是全诗的重点部分,也是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部分。它通过对比的方式,描绘出了两种不同的景色。一种是宁静、安详的景象,一种是动荡、不安的景象。这两种景色相互映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这种对比效果使得全诗更加生动、有力,也使得诗人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深刻。

“湘南贾伴乘风信,夏口篙工厄溯洄。”颈联写湘南贾人乘船顺风而下,夏口篙工在江边逆流而上。诗人继续观察周围的风景,发现湘南贾人正乘着顺风的船只前进,而夏口篙工则不得不逆着水流而上,十分艰难。这两句诗既是对前两句景色的补充和延伸,又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进一步展开。湘南贾人的顺利前行,使得整个故事情节更加引人入胜;夏口篙工的艰难困苦,则增添了故事的悲剧色彩。这一联是对前面两联的进一步补充和展开,使得整个故事更加完整。

“后侣逢滩方拽𥮘,前宗到浦已眠桅。”尾联写湘江口的险要景象。湘江口地势险峻,水流湍急,常常有船只在这里翻覆。当诗人来到此地时,看到后面的人正在努力地拽着船桨稳住船身,而前面的船则已经被水冲到了江岸上无法再前行。这两句诗既描写了湘江口的险要地势,又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坚持。他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勇敢地面对并战胜它。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一联是对前面两句景色的进一步补充和展开,也是对整个故事情节的进一步深入刻画。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真实。

这首诗通过对湘江口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挑战、充满艰辛的人生旅途。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才华和勇气,更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