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酒有酒香满尊,君宁不饮开君颜。岂不知君饮此心恨,君今独醒谁与言。
君宁不见飓风翻海火燎原,巨鳌唐突高焰延。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
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燋甲裂身已乾。有翼劝尔升九天,有鳞劝尔登龙门。
九天下视日月转,龙门上激雷雨奔。螗螂虽怒谁尔惧,鹖旦虽啼谁尔怜。
抟空意远风来壮,我可奈何兮一杯又进消我烦。
【注释】
有酒:指有美酒。十章:即十首诗。
君宁不饮:你难道不能饮?
开君颜:使你脸上露出笑容。
岂不知:怎么不知道。
独醒:独自清醒。
飓风:旋风。
巨鳌唐突高焰延:巨大的海中巨兽在海面掀起波浪。
精卫衔芦塞海溢:传说中的精卫鸟,用嘴里叼着树枝和石头填海。
枯鱼喷沫救池燔:干涸的鱼吐着泡沫,试图扑灭池中的火焰。
筋疲力竭波更大:筋疲力竭,波浪更大。
鳍燋甲裂身已乾:鳍被烧焦,身体已经干了。
有翼劝尔升九天:有翅膀的劝你飞上九天。
有鳞劝尔登龙门:有鳞的劝你登上龙门(比喻科举及第)。
九天下视日月转:下界观看天上日月运行。
龙门上激雷雨奔:龙门之上,雷雨交加。
螗螂虽怒谁尔惧:螳螂虽凶猛,但谁会惧怕呢?
螗螂虽啼谁尔怜:螳螂虽啼,但谁会可怜它呢?
抟空意远风来壮:盘旋在高空,志向高远,风势强劲。
我可奈何兮一杯又进消我烦:我无可奈何,又一杯酒下肚,烦恼也随之消除。
【赏析】
此诗为一首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未酬之情。诗人借对“蛟”的赞美,表达了他欲飞黄腾达的愿望。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三段。第一段写“蛟”之能大,第二段由大而小,写“蛟”之悲,第三段写“我”之情,以景衬情。前四句写“蛟”之大,第五六句写“蛟”之悲,最后两句写“我”之情。
开头四句:“有酒有酒香满樽,君宁不饮开君颜。”起首四句是说,美酒盈满了樽杯,你不饮用,岂不辜负了这好酒的美意。诗人以酒喻贤才,认为贤者如能饮酒,必当开怀畅饮,以尽其乐。这里既点明主题,又引出下文。
五至七句:“岂不知君饮此心恨,君今独醒谁与言?”诗人从“君宁不饮”这一设问入手,进一步写“君”的苦闷。诗人认为“君”虽然饮酒,但是心中却是愁苦满怀,而且只有自己一人能够理解。这里运用反诘的手法,突出“君”的孤独感。
接着四句:“君宁不见飓风翻海火燎原,巨鳌唐突高焰延?”诗人继续以自然现象作比喻,指出“君”的孤独处境。诗人用“飓风”、“大火”、“巨鳌”、“高焰”等意象,描绘出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威猛力量,从而产生对“君”的同情。
然后四句:“精卫衔芦塞海溢,枯鱼喷沫救池燔。”“精卫衔芦塞海溢”一句出自《山海经》中的一个典故,说的是精卫鸟衔木石填海的故事。诗人将这个典故融入自己的诗中,旨在表达“君”虽然处于困境之中,但仍然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的精神。
最后四句:“筋疲力竭波更大,鳍燋甲裂身已乾。”“筋疲力竭”一句,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君”的疲惫不堪。而“鳍燋甲裂身已乾”,则进一步描绘出“君”“形销骨立”的状态。诗人通过对“君”的描述,展现了其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最后四句:“有翼劝尔升九天,有鳞劝尔登龙门。”“有翼劝尔升九天”,指的是有翅膀的动物希望“君”能够展翅高飞,去追寻更高更远的目标。而“有鳞劝尔登龙门”,则是说有鳞片的动物希望“君”能够乘风破浪,去攀登龙门,实现人生的飞跃。这两句诗寓意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君”的祝愿和鼓励。
整首诗以咏物为主,寓情于物,通过描绘“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同时,诗人还运用了许多典故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和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