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散联翩急复迟,解将华发两相欺。
虽云竹重先藏路,却讶巢倾不损枝。
入户便从风起后,照窗翻似月明时。
此时门巷无行迹,尘满尊罍谁得知。
【注解】
雪中寄李知诲判官:在雪天写给李知诲判官的诗。李知诲,唐宪宗时宰相,字公垂。判官,官名,唐代于州郡设官佐,称为“判官”,以副长官之职,掌文书及接待宾客等事。
聚散联翩急复迟,解将华发两相欺。
虽云竹重先藏路,却讶巢倾不损枝。
入户便从风起后,照窗翻似月明时。
此时门巷无行迹,尘满尊罍谁得知。
【赏析】
此为咏物抒情诗。作者通过描写竹子和鸟儿的相互依存、互相欺骗,比喻人世间的聚散离合,抒发了自己孤独寂寞的情感。
首联写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聚散”指人的聚散,而诗人所怀念的是“知诲”。诗人把“竹”“鸟”联系起来,用“竹重”来比喻朋友,说朋友就像竹子一样,总是把路隐蔽起来,让主人难以发现。这里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又暗含着诗人自己孤独寂寞的心情。
颔联是说尽管友人远去,但他留下的足迹依然清晰可见;虽然巢已被毁,但鸟儿依然能飞回来。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这里的“竹重”“巢倾”都是隐喻,用来比喻人世间的聚散离合。
颈联是说当风起的时候,诗人就打开窗户看外面的风景;当夜晚到来的时候,月亮就会洒满大地。这里描绘了诗人在孤独寂寞中仰望天空的情景。这里的景物描写既与前面的“雪”相呼应,又与后面的“门巷无行迹”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
尾联是说现在连家门都无人来往了,只剩下尘埃满地;而酒杯也早已空了,不知道是谁知道的?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去的哀伤以及对现实的无奈。这里的“门巷无行迹”指的是没有客人来访,而“尘满尊罍谁得知”则是说连自己的酒杯也被尘土覆盖,无人知道。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又揭示了现实生活的矛盾。
全诗通过对竹子和鸟儿的相互依存、互相欺骗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