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犹自长,高窗来月明。
耿耿不能寐,振衣步前楹。
怀抱暂无扰,自觉形神清。
遐想太古事,俯察今世情。
淳薄何不同,运数之所成。
叹息万重隔,已闻晨鸡鸣。
回看东南隅,□□□□□。
谁知忘机者,寂泊存其精。

【注释】

春旦直疏:春天的早晨,笔直的奏疏。

耿耿:指心里不能平静、不得宁静。

振衣:抖起衣服。振衣,抖起衣服,即整衣的意思。

怀抱:心胸。

淳薄:淳厚与浅薄,这里指人的品质。

运数:命运或时机。

□□□□□:具体诗中无明确解释,可能是某种记号。

忘机者:指心地坦然、不为外物所动的人。

【赏析】

《春夜直》是一首宫怨诗,作者用“春”字点明题目,表明这是在早春时节的一个夜晚。这首诗以写夜直之苦开始,接着转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全诗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既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懑,也表达了他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首句“春夜犹自长”,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又孤独的景象。夜幕降临,月光洒满大地,万物似乎都在这宁静的夜晚中沉睡。然而,诗人的心情却无法平静下来,他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虚和孤独。这种心境正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第二句“高窗来月明”,进一步渲染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高高的窗户透进了明亮的月光,使得室内更加明亮。然而,这明亮的月光却无法驱散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忧郁。他只能静静地坐在窗前,仰望着明亮的月光,期待着曙光的到来。

第三句“耿耿不能寐”,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内心感受。他心中充满了烦闷和不安,难以入睡。这种情感可能源于他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担忧。他渴望摆脱这种状态,但同时又无力改变现状。这种矛盾和挣扎使得他更加难以平静下来。

第四句“振衣步前楹”,表现了诗人试图摆脱困境的努力。他抖起衣服,走出房间,走到屋前的柱子旁。这是一种自我激励的表现,也是他试图重新面对现实的勇敢尝试。然而,这种努力仍然无法改变他内心的空虚和忧郁。

第五句“怀抱暂无扰”,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态度。他认为,自己的心灵暂时不会被外界的事物所干扰。这是一种超脱和淡然的心态,也是一种对现实无奈的接受。然而,这种心态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是暂时的安慰而已。

第六句“自觉形神清”,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内心变化。他意识到自己已经从内心深处得到了净化和升华。这种变化不仅仅是外在的形象,更是一种内在精神的觉醒。他不再被世俗的繁华所迷惑,而是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七句“遐想太古事”,表现出诗人对历史和传统的思考。他想到了遥远的古代,想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这种思考使他更加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他希望通过学习古代的智慧和经验,来改变现实生活的现状和意义。

第八句“俯察今世情”,进一步阐述了诗人的观点。他认为,现在的社会充满了浮躁和虚伪,人们往往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长远的发展和进步。这种观点使他深感失望和忧虑。因此,他决定通过反思和思考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第九句“淳薄何不同”,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他认为,人们的品德和修养是不同的,而这些差异并不是绝对的好与坏之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们并采取正确的行动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认识使他更加理性和成熟地面对自己的问题和挑战。

第十句“运数之所成”,表达了诗人对宿命的理解。他认为,每个人的命运都是由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所决定的。我们不能控制外部的因素和条件,但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未来。这种认识让他更加坚定地面对现实生活的挑战和机遇。

第十一句“叹息万重隔”,再次强调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感到自己与现实社会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和隔阂。这种距离感使他更加渴望与现实保持联系并寻求突破的机会。

第十二句“已闻晨鸡鸣”,表现了诗人对新的一天的期待和希望。他知道新的一天即将到来,新的挑战也将随之而来。然而,他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去迎接这些挑战并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这种积极的态度使他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结尾两句“回看东南隅”,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顾和思考。他回顾了自己的过去经历和成长过程,从中汲取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同时,他也展望未来的发展和可能性。这种回顾和思考使他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为他提供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最后一句“谁知忘机者寂泊存其精”,以一个反问句结束了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淡泊名利、专心致志于事业的人的深深敬仰之情。他们虽然身处喧嚣纷扰的世界之中却依然能够保持一颗清净无杂的心致力于自己的事业和追求。这样的精神境界令人钦佩不已也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