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着天亲弟与兄,嵩丘兰若一峰晴。
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
深洞长松何所有,俨然天竺古先生。
【注释】
乘如禅师:即僧乘如,唐代诗人。萧居士:即萧翼,唐代诗人。嵩丘:山名。兰若:寺院。天亲弟与兄:佛经中的“天亲”,是释迦牟尼的哥哥摩诃萨的别称,这里指释迦牟尼的兄长。
迸水定侵香案湿:溅起的水滴一定打湿了香案。
雨花应共石床平:雨水落下的声音应和着石床上石头的响声。
深洞长松何所有:深深的山洞中,松树又有什么呢?
俨然:似乎、好像。天竺:古印度国名,今印度的首都。古先生:古代的圣人。
【赏析】
《题僧寺》,作者在这首诗里描写了僧人乘如和他的朋友萧翼来到嵩山游览的情景,表现了他们游赏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内心的喜悦。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流畅,富有音乐美。
开头两句点出僧人乘如和友人萧翼的到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第三句“食随鸣磬巢乌下”以动写静,通过鸟雀觅食时惊飞的动静来渲染寺院环境的安静祥和。第四句写他们在空灵宁静的山林中漫步,落叶声伴随着他们的步履声,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第五句中“迸水”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雨水落在石上发出的声音,而“雨花”则暗示了雨后春笋的景象。第六句“应共石床平”用声音来映衬寂静的环境。最后一句“何所有”既表示对寺院内长松的赞叹,也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整首诗通过对寺院环境、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