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王维的《送杨少府贬郴州》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离京的同情与不舍,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宽慰朋友的良苦用心。下面是诗句、译文及赏析:
诗句原文: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诗句译文:
-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 想象着友人到达衡山和洞庭后的情景,如果听到秋天的猿声,那是多么令人愁思。
-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看着北方的湖泊(北渚)和远方的湖南(三湘),心中充满了忧虑,讨厌南方的微风轻轻吹过。
-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在瘴气弥漫的环境中度过夏天,从波涛中出来到达湓城。
-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长沙是一个短暂的停留之地,不需要像贾谊那样去哀悼屈原。
- 赏析:
- 情感丰富:王维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被贬途中的孤独与辛酸,同时也表现了他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 意境深远:诗中的“秋月”、“猿声”等意象营造了一种凄清而又哀婉的氛围,使人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 含蓄隽永: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离别的痛苦,而是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来暗示,使得诗歌更加含蓄而有韵味。
《送杨少府贬郴州》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首蕴含深刻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的佳作。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诗人在面对朋友遭遇不幸时的深沉感慨和宽慰之词,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人文精神和文人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