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
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一罢宜城酌,还归洛阳社。
【注】《过李楫宅》:作者在友人的住宅作客。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友人家中作客的情景,诗中描绘了一个秋日黄昏的景色,主人闭门闲居,无车马往来,客人来访,只有深巷犬吠,诗人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一幅宁静幽雅的图画。
一、首联:“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
注释:闲门:关闭的门;无车马:没有车马来往。
译文:闲门(即紧闭的门),秋天的草色映入眼帘,一整天都没有车马来往。
赏析:此联是写诗人在友人宅内所见之景。“秋草色”,点出时间、地点和季节,渲染了清冷寂静的气氛。“终日”二字,则写出了时间之长。“无车马”三字,既表现了主人家门前冷落之状,又暗示出了主人闭门谢客,不与世俗为伍之意。
二、颔联:“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注释:“客”指朋友。深巷:深深的胡同里。寒林:寒冷的树林。
译文:客人从深巷而来,听到犬吠声,才知有人到访。
赏析:颔联是说,客人来到主人宅前,先听到深巷中传来狗叫的声音,方知道有人来访。这两句写得很平实,却极见其神。它写出了主人闭门谢客,与世隔绝的情形。“客来”二字,不仅表明了客人的身份,而且表明了主人的心理状态。“深巷”“寒林”两个词语,不但点明了时间、天气,还写出了环境的凄清冷寂。
三、颈联:“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
注释:散发:散乱的头发。道书:道教书籍。
译文:自己头发散乱着,拿着道书在散步。
赏析:此联写诗人在友人家中作客的情景。“散发”二字,既表现出诗人当时的状态,也表现了他与世隔绝的心境。“尚把”两个字,说明他手里拿着道书,正在散步。这两句写得很简洁,但却很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形象。
四、尾联:“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注释:“同”通“敦”。
译文:与我志同道合的人,乐于守道安贫的人。
赏析: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对那些志向高远、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者的赞赏之情。“同心人”、“乐道安贫者”是诗人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也是诗人所欣赏的理想人格。“与我”两字,既是对前面所写人的肯定,又是诗人自谦之语。诗人通过这一联,抒发了他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向往。
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新,感情真挚,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