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刺复促刺,水中无鱼山无石。少年虽嫁不得归,头白犹著父母衣。
田边旧宅非所有,我身不及逐鸡飞。出门若有归死处,猛虎当衢向前去。
百年不遣踏君门,在家谁唤为新妇。岂不见他邻舍娘,嫁来常在舅姑傍。

诗句原文及翻译如下:

  1. 诗歌原文
    促刺复促刺,水中无鱼山无石。
    少年虽嫁不得归,头白犹著父母衣。
    田边旧宅非所有,我身不及逐鸡飞。
    出门若有归死处,猛虎当衢向前去。
    百年不遣踏君门,在家谁唤为新妇。
    岂不见他邻舍娘,嫁来常在舅姑傍。
  2. 诗句翻译
  • 促刺复促刺:不断催促的声音重复响起。
  • 水中无鱼山无石:形容地方贫瘠,没有可供渔猎的资源。
  • 少年虽嫁不得归:即使结婚,也无法返回家乡。
  • 头白犹著父母衣:尽管年纪已长,仍穿着父母的衣物。
  • 田边旧宅非所有:曾经的家宅已不再属于自己。
  • 我身不及逐鸡飞:无法像鸡那样自由地飞翔。
  • 出门若有归死处:出门在外,总有回到死亡之地的可能。
  • 猛虎当衢向前去:比喻面对困境或威胁,必须勇往直前。
  • 百年不遣踏君门:表示永远不踏足家门。
  • 在家谁唤为新妇:在家中,没有人称呼自己是新妇。
  • 岂不见他邻舍娘:难道不看见其他邻居的妻子?
  • 嫁来常在舅姑傍:虽然出嫁,但始终与娘家保持紧密联系。
  1. 注释解释
  • 促刺:反复催促的动作,声音急促。
  • 水中无鱼山无石:用来形容地方贫瘠,没有可供渔猎的资源。
  • 少年虽嫁不得归:即使结婚,也无法返回家乡,反映了一种无奈和悲哀。
  • 头白犹著父母衣:尽管年纪已长,仍穿着父母的衣物,表达了对过去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恐惧。
  • 田边旧宅非所有:曾经的家宅已不再属于自己,可能已经卖掉或被他人占据。
  • 我身不及逐鸡飞:无法像鸡那样自由地飞翔,可能是比喻自己的境遇无法改变。
  • 出门若有归死处:出门在外,总有回到死亡之地的可能,表达了对未知命运的恐惧。
  • 猛虎当衢向前去:比喻面对困境或威胁,必须勇往直前,不畏艰难。
  • 百年不遣踏君门:表示永远不踏足家门,可能是对自己未来的一种决心或誓言。
  • 在家谁唤为新妇:在家中,没有人称呼自己是新妇,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个人的孤立。
  • 岂不见他邻舍娘:难道不看见其他邻居的妻子?表达了对周围人的观察和比较。
  • 嫁来常在舅姑傍:虽然出嫁,但始终与娘家保持紧密联系,显示了对家族的依恋和对传统的尊重。
  1. 赏析
    王建《促刺词》是一首表达人生无奈和悲哀的诗作。通过对反复催促的声音、贫瘠的土地、无法回家的无奈等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人生的艰辛和社会的冷漠。诗中的“我身不及逐鸡飞”表达了自己无法摆脱困境的无力感;“出门若有归死处,猛虎当衙向前去”则暗示了面对困境时的勇敢和决绝;“百年不遣踏君门”表现了对家门的执着和不愿离开的决心。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和深刻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人生的不易和社会的冷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 创作背景
    王建生活在唐末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年代。王建本人也历经坎坷,曾经历过战争的苦难和政治的迫害。《促刺词》可能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中通过描绘生活的艰辛和人性的弱点,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通过对传统礼教的反思,表达了对个人尊严和自由的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唐代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