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剧但埋土,声幽难放哀。
坟古春自晚,愁绪空崔嵬。
白杨老无花,枯根侵夜台。
天高有时裂,川去何时回?
双睫不能濡,六藏无可摧。
不闻搴蓬事,何必深悲哉。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恨剧但埋土 - 表达深深的悲伤与哀愁,如同无法消解的仇恨深埋于地。
  2. 声幽难放哀 - 形容声音深沉而难以释放悲哀的情绪。
  3. 坟古春自晚 - 坟墓古老,春天来得较晚,暗示生命流逝之快。
  4. 愁绪空崔嵬 - 忧愁如山高不可攀,形象地表达了心中沉重的忧虑。
  5. 白杨老无花 - 比喻年迈或失去青春的人,像白杨树一样没有花朵,意味着生命的衰老或消逝。
  6. 枯根侵夜台 - 枯萎的根部侵蚀了夜晚的墓碑,象征着死亡的逼近或生命的终结。
  7. 天高有时裂 - 天空高远,有时会有裂纹,暗喻世事无常或命运多舛。
  8. 川去何时回 - 河流奔流不息,不知何时才能返回原点,表达了时光飞逝、人事已非的感慨。
  9. 双睫不能濡 - 眼睛睫毛无法沾湿水珠,象征泪水无法止住内心的痛苦。
  10. 六藏无可摧 - 内心坚固到无法被摧毁,表达了坚强的意志。
  11. 不闻搴蓬事 - 听不到采摘蓬草的声音,可能指生活琐事不再引起兴趣或忙碌。
  12. 何必深悲哉 - 何必过分悲哀呢?表示不必沉溺于悲伤之中。

注释

  • 恨剧: 深重的怨恨。
  • 埋土: 埋葬于地下。
  • 声幽: 声音低沉。
  • 坟古: 坟墓陈旧。
  • 愁绪: 忧愁的心情。
  • 崔嵬: 高耸。
  • 白杨无花: 比喻人因年老或失意而容颜憔悴。
  • 枯根侵夜台: 枯萎的根蔓延至墓地。
  • 天高: 天空辽阔。
  • 有时裂: 天空偶尔出现裂痕。
  • 川去: 水流逝去。
  • 双睫: 眼睛的睫毛。
  • 六藏: 指六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乐经》、《春秋》)。
  • 搴蓬: 摘取蓬草。
  • 深悲哉: 过分悲伤。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岁月和命运的感慨。通过对自然界景物(如春、日、河)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忧愁和不安。诗中运用了一些象征和拟人的手法,使诗歌更具画面感和深度。例如,将“春”比作“晚”,暗示生命的脆弱和短暂;将“双睫”比作“不濡”,表现了内心的坚忍。整体上,此诗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和深沉的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