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
帽今在顶上,君已归泉中。
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
岐山今夜月,坟树正秋风。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七年(853),时在长安,为诗人晚年之作。

首句“昔君乌纱帽,赠我白头翁。”以“黑”对“白”,用典,指唐玄宗赐给杜甫的一顶乌纱帽。杜甫曾自比白发人送黑发人,所以这里说自己像白头翁一样,戴着乌纱帽。

中间二句,是写自己的处境,说这顶乌纱帽现在在我的头上,您却已经死了;这帽子虽然还在顶上,可是您的坟地早已长满了树木。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这顶乌纱帽现在还戴在我的头上,可是您已经死去了;帽子虽然还在我的头上,可是您早就埋在地下了。这两句诗意深长,言外之意,有不尽之意。“君已归泉中”中的“君”指代前文的“旧君”。

末联“物故犹堪用,人亡不可逢”,“物故”即“人故”的意思,意思是:人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物事还是可以再利用的;人虽不能与死者相见,但还可以看到死者留下的遗迹。

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八个字。全诗四句,语短意长,表达了作者对故友的怀念之情。诗中运用典实,语言凝练。诗中所咏之物和所怀之人,皆为世之所共知,因而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和联想。

【注释】

昔君乌纱(huá)帽:昔日君王赐予的乌纱帽。

赠我白头翁:赠给我这个头发已经斑白的人。

物故犹堪用:物事的消亡仍可利用。物故指死亡。

人亡不可逢:人的死亡是无法挽回的。逢,遇见。

岐山:今陕西西安市南的一座山名。

今夜月:指今夜的月亮。

坟树:坟墓上的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